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重投入保薪资 专家支招"一前一后"激发数学学科活力

2019-06-15 17:09:39 来源: 未来网
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应用数学和基础数学是有差别的,基础数学应该获得国家更多的投入。

  未来网北京6月15日电(记者 王婷)“我从小就异常痴迷于数学竞赛,每当破解一道题时,都会感到特别有成就感。”

  因为兴趣原因,毕业于国内某985高校的代政在大学时代选择了应用数学专业,但当面临毕业和就业问题时,当年的兴趣却遭遇了小小的挫折。

  代政告诉记者,毕业后,自己选择了转行到金融领域,而他的大学室友中,只有一人留校做了老师,其余的同学都“跨界”到其他领域。

  显然,在代政和同学的眼中,数学专业的未来并不像当年期待的那样。

  

老师在给学生上数学课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近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言论再次引发社会对包括数学在内的基础学科的探讨。

  在近两万多字的文字实录里,任正非提了数学近30次,他认为,基础教育是关键。只有培养更多数学家、物理学家,才有希望在材料科学、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突破成绩。

  而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应用数学和基础数学是有差别的,基础数学应该获得国家更多的投入。

  投入高回报长 数学学科面临“高处不胜寒”

  记者发现,数学专业在相关文献中,既没有被亮起绿牌、也没有被立红牌。也就意味着,它既不属于热门,但也不属于冷门。

  “对于高考学子,数学只是他们必须要面临的一门学科。”高考志愿填报专家晨雾对未来网记者表示,学生或从中感到痛苦,或从中感到兴奋,这都是常态。

  而在吉林市田家炳中学高中数学老师王擎沣看来,在数学学科上,学生的两极分化非常严重。王擎沣表示,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由于没有掌握到学习方法,自然也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在看不到自己未来的前提下,他们只会对数学越来越反感。

  大学之前对数学“不来电”的学子是这般心境,那么从小对数学极其热爱的学子,最终又何去何从?

  也许从代政的采访中能够略见一瞥。代政对未来网记者表示,步入工作后,现实的生活压力成为压垮他对数学坚持的最后的“稻草”,毕业后的他毅然决然走入了金融领域。

  而真正因为热爱数学,最终走上科研道路的人毕竟少而又少。

  在媒体总结的“最残酷”“最可怕”的专业中,总会有“数学”的身影。

  “曾经一起向前冲的朋友纷纷退场,而来时路也早已模糊不清,你只能孤军奋战,砥砺前行...”这是一名数学科研人员在自己博客中的感言。

  任何一个选择数学科研的人,都可能在饱受常人难以理解的艰辛,他们为自己每一次突破暗自叫喜,也在每一次困难面前咬牙坚持。

  “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走科研道路,需要投入极高的精力,回报周期也十分漫长。”晨雾表示,目前,整个社会大环境在谈到数理化等基础教育时,还是有些“不寒而栗”的。

  保薪资 重投入 提升学生投入基础学科积极性

  “从教”是数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选择之一。

  但据相关媒体报道,数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教的比例远小于跨学科就业。

  招聘平台数据显示,目前,数学初高中任职老师的薪资在4000-6000之间,而对于更偏远的地县级城市,他们的薪资更低。

  “有些老师宁愿去培训机构任教,也不愿意留校,”晨雾表示,很多高资质的老师无法接受学校的薪资待遇,只能另寻他路。

  本来学习基础学科的人从事教师的比例就低,再加上薪资问题,使得初高中阶段的学生严重缺乏优秀的基础学科师资力量。

  因此,晨雾建议,教育部需提高初高中教师薪资,以确保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目前,很多学生对数理化学科没有兴趣,是因为他们看不到就业前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陈江表示,国家只有给予一定的就业保障,才能够提升学生投入基础学科的积极性。

  而保障就业只是解决温饱,如何通过所学,实现人生价值?

  跨界还是潜心科研?

  据相关文献,社会对数学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无论是进行理论研究、科研数据分析、软件开发还是从事金融保险、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通讯工程、建筑设计等行业,都离不开数学专业知识。

  “数学专业可以给人带来无限可能,‘曲线救国’也无可厚非。”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研究员陈经对未来网记者表示,数学系的学生具备缜密的逻辑思维,这种能力在其他领域也会备受欢迎。

  “能够留在科研道路上的学生,都是人中龙凤、马中良驹。”陈经说,国家非常支持在校科研人员与学生共同创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成为推动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的一种最强劲的动力。“这也是科研人员实现自我价值,为人类造福的途径”。

  专业冷一时热一时 专家建议:生于忧患自强不息

  而时下正当是高考学子面临报考学校与选择专业的时候。

  数学、物理、化学......再次映入学子眼帘,他们该如何选择这些基础学科?而这些基础学科又能够“热”多久?

  “一个专业是冷门还是热门,既取决于人们对其认知程度,也取决于时代与社会的变迁。”陈经分析,在国际和国内大背景下,一些过去一直“松懈”的领域,可能会因为内外因素,重振旗鼓,实现自主创新,抵御风险。

  “这样一来,一些专业可能从冷门走向白热化。”陈经认为,这时需要学生学会判断,对于他们而言,什么更重要?

  “对于理工科类专业的就业前景,一切都可能‘风水轮流转’。”陈经建议,如果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而选择一个暂时的“冷门”,若感到就业前景渺茫,这种时候大可不必灰心,可以再坚持坐一坐“冷板凳”。

  陈经进一步解释道,随着时代的变迁,“冷门”也许会转变为下一个“潜力股”。何况,目前国家已经给予较“冷”专业更多的关怀与帮扶“越是冷门,越需要投资眼光”。

  “学生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化市场面前,需要学会思考与讨论我国究竟该如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自立自强,从而‘心忧天下事’。”陈经表示,希望更多有志青年可以理智看待国际形势,要“生于忧患”,永远自强不息。

作者: 王婷 编辑: 瞿凯侠

图书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1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图片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