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民族要复兴 乡村必振兴】化屋村的蝶变:乌江游船如织、农家乐电话响不停

2021-03-31 18:20:20 来源: 未来网
自从旅游公路修好后,通村通组路修到村民家门口,也带来了络绎不绝的游人。在家门口谋发展,化屋村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未来网毕节3月31日电(记者 谢青)戴着一顶草帽、皮肤黝黑,在化屋村码头上,船夫文师傅正忙着招呼游客上船。“今天已经开三趟了,游客多得很。”

  文师傅所在的画廊航务有限公司,是由化屋村民尤氏三兄弟自主成立,在贵州黔西县新仁苗族乡乌江上经营游船赏江。负责人尤学利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到现在客船经营收入达10万余元,游客络绎不绝。

  曾经,化屋村的出山路坎坷又崎岖。自从旅游公路修好后,通村通组路修到村民家门口,也带来了络绎不绝的游人。在家门口谋发展,化屋村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贵州黔西县新仁苗族乡乌江化屋码头。(未来网记者 谢青摄)

  开车转行到开船 乌江游船美如画

  三年前,文师傅还是一名大货车司机。开着长途车送货,去往周边省市,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而且还危险啊,开车过程中一刻也不敢放松。”在文师傅看来,那时的日子挣得都是辛苦钱,外出工作的忙碌也让他对家人充满愧疚。

  直到文师傅听说化屋村办起了乌江游船,能在家门口就业那多好,不用再外出打工,还能照顾家人孩子。

  随后文师傅就加入了由化屋村民尤氏三兄弟成立的画廊航务有限公司,从一名大货车司机转行成游船司机。文师傅说“能在家门口赚钱,比外出跑车安全轻松,非常高兴了。”

  贵州黔西县新仁苗族乡乌江化屋码头。(未来网记者 谢青摄)

  2004年,新仁乡到化屋村的毛路修通;2007年,硬化的旅游公路通达化屋村;2017年,通村通组路修到群众家门口。

  打通了交通动脉,风景秀丽的乌江引来了一批批的游客。2018年8月,尤氏三兄弟凑了50余万,又贷款40万买了两艘船,回乡成立了画廊航务有限公司。

  尤荣学告诉记者,从春节期间到现在,自家游船的营业额已达到10万多元,是以前的3倍。现在,在乌江的化屋码头上停靠着数十辆游船,都是由像尤氏兄弟一样,回到家乡发展农旅产业的村民经营。他们说,相信乌江百里画廊化屋景区乡村旅游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歌舞转行农家乐 乡村旅游得红利

  同样吃上“旅游饭”的,还有化屋村经营农家乐的村民们。

  为了更好的利用旅游资源,化屋村建起村党支部引领的合作社,不断建立起各式农家乐、民宿、商铺,村民们坐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化屋村农家乐经营村民何兰。(未来网记者 谢青摄)

  何兰和丈夫都是地道的苗家人,以前依靠苗族歌舞表演,夫妻俩的收入并不稳定。后来,看到村里鼓励发展农家乐,夫妻俩决定回村创办一间“夫妻店”。

  两层楼的饭店,何兰和丈夫从早忙到晚。“每天都会接到订餐电话,多的时候能接三十几个。”农家乐经营火爆,何兰的电话也快要被打爆了。

  何兰介绍,从春节开始,截至本月,农家乐经营收入已近10万元。遇到接待多个旅游团队的时候,饭店里坐不下,何兰就动员周边村民借出自家院落。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村民办起农家乐、民宿,尝到乡村旅游的甜头。

  今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首站到化屋村,与乡亲们一起过春节。这也为化屋村的旅游产业带来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跟着总书记的脚步走进了这个苗家小寨。

  现在,化屋村的民宿、农家乐已有30余家,烙锅、烧烤等摊位25个,有游船近40艘。

  村里第一位发展起农家乐和民宿的老板陈毅告诉记者,“化屋村商铺的建设、星级酒店的引进、旅游项目的引进、种养殖业的发展都将规划起来,要让每一位村民分享红利。”

作者: 谢青 编辑: 高富灿

新书打榜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1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