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全国多出生“二孩”1000多万人!第七次人口普查后生育政策会否调整?

2021-05-12 09:36:15 来源: 未来网
第七次人普数据显示,从年龄构成上看,少儿人口数量增加,比重上升。0-14岁少儿人口的数量比2010年增加了3092万人,比重上升了1.35个百分点。

  未来网北京5月12日电(记者 谢青)今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第七次人普”)主要数据情况对外公布。数据显示,我国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

  国务院第七人普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发布会上表示,从生育孩次看,2014-2017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明显上升,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此后虽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40%,由于生育政策调整的因素,全国多出生“二孩”数量达1000多万人。

  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七次人普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那么,当前居民生育意愿不足,是否导致新生儿出生率已经接近警戒线,这次普查结果会不会成为调整人口政策,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的依据?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焦非 摄)

  少儿人口比重上升

  第七次人普数据显示,从年龄构成上看,少儿人口数量增加,比重上升。0-14岁少儿人口的数量比2010年增加了3092万人,比重上升了1.35个百分点。

  其中,2016年和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大幅增加,分别超过1800万人和1700万人,比“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分别多出200多万人和100多万人。2018年以来出生人口的数量有所回落,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规模仍然不小。

  宁吉喆表示,“单独二孩”“全面两孩”等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促进了出生人口出现回升,“二孩”生育率明显提升,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

  同时,宁吉喆提到,少儿人口比重上升既反映了调整生育政策的积极成效,又凸显了“一老一小”问题的重要性,需要优化生育政策,完善养育等人口服务体系。

  生育率降低“二孩”效应减弱

  第七次人普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处于较低水平。这主要受到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和“二孩”效应逐步减弱的影响。

  而从2020年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对住院分娩的担忧,进一步降低了居民生育的意愿。

  “我们应当认识到,低生育水平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结果,生育水平的高低既受政策因素的影响,也受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后者的影响力在逐步增强。”宁吉喆在发布会上如此说道。

  同时宁吉喆表示,随着各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工业化、现代化带来的人口生育观念转变等方面的影响,低生育已经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普遍面临的问题,也将成为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的包容性。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释放生育政策的潜力。

  宁吉喆认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调查,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数为1.8,只要做好相应的支持措施,实际存在的生育潜力就能发挥出来。

作者: 谢青 编辑: 瞿凯侠

新书打榜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