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母亲河畔的中国】走进郝家寨村:一个“小村庄”和62岁老人的执着坚守

2021-10-22 09:46:06 来源: 未来网

未来网府谷1022日电(记者 凌萌)“走进郝家寨,心情多愉快,满面笑容迎客红歌唱起来。英雄美名扬,农家饭菜香,红色旅游好地方……”每当游客光临郝家寨村,郝秉鑫都会唱起这首自创的陕北歌谣。

郝家寨村位于府谷县西南部,地处石马川流域黄河之畔,距县城20公里。

近几年,该村依靠独有的红色文化和生态环境两大资源优势,发展起了旅游经济,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乡村也焕发出勃勃生机。

62岁老人眼中的乡村巨变

62岁的郝秉鑫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陕北汉子。站在郝家寨村的乡间小道上,操着一口浓厚的陕北乡音,郝秉鑫忆起了几十年来的村庄巨变。

郝家寨民俗文化村内展示的“赤脚医生”。(未来网记者凌萌 摄)

“以前,村民们傍山而居,居所零散,一日三餐吃的都是粗茶淡饭,窝窝头、小米粥都难以填饱肚子,生活条件很是艰苦。“郝秉鑫说,直到2015年,村里建成了新农村,环境渐渐开始好转。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下,郝家寨村把原先分散居住的村民进行了集中搬迁安置,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如今,村民们从山上搬到了交通便利的河对岸,住进了一户两层,一层120平方米的大房子,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郝秉鑫说道。

郝家寨民俗文化村内展示的“二人台”。(未来网记者凌萌 摄)

与此同时,郝家寨村还对旧村遗址进行改造,在基本保持原貌的基础上,打造精品民俗文化村,并取名为“幽悠古镇”。

古寨农耕、赤脚医生、二人台、五十年代学堂……都能在这里寻觅到踪迹散发出别样的历史韵味。

据了解,目前,郝家寨村辖郝家寨、大寨、折家河3个组,总面积8.2平方公里,共431户,1039人。

郝家寨民俗文化村内展示的“五十年代学堂”。(未来网记者凌萌 摄)

在村落周围,有2500亩枣林环绕其间,这是郝家寨村村民的“致富树”。“这片枣林是村里的标志性产物,是我们先辈祖祖代代种下的。”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枣树林,村民郝秉鑫缓缓说道。

此外,为了发展乡村旅游经济,郝家寨村还相继开设了田园农业采摘、农家乐、自然风光体验等文化旅游项目。

“每年的5月到十月,都是村里的旅游旺季。现在村里农家乐的数量就有四、五家,每年能为村民带来20万元左右的收入。”郝秉鑫微笑着表示。

红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早年间,郝秉鑫做的是红枣生意。20193月,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在外务工的郝秉鑫选择回乡做起了村里的讲解员,一做便是2年。

“我十分热爱文化,再加上我的二爷就是老红军,我对红色文化就有了更为深厚的感情。”谈及从事这份工作的缘由,郝秉鑫如是说道。

红色文化博物馆内展示的“金属留声机”。(未来网记者凌萌 摄)

在大力开展乡村旅游的同时,郝家寨村还建起了红色文化博物馆,成为府谷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红色文化博物馆内,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物品,似乎都在诉说着近百年来老一辈郝家寨人的革命热情和甘于奉献的无私精神。

“近百年来的历史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郝家寨人。”作为郝家寨村村民,郝秉鑫不仅是一位百年村史的讲解员,更是一位见证者。

红色文化博物馆内展示的“金属打字机”。(未来网记者凌萌 摄)

“今天人们的幸福生活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而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和无数革命先烈用献血和汗水换来的!”郝秉鑫表示,老一辈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永不过时,需要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去。

据了解,郝家寨村所在的碛塄农业园区近年来以打造乡村游为契机,集中打造集了聚文化教育基地、生态观光基地、户外运动体验基地为一体的石马川大峡谷旅游综合体。

红色文化博物馆内展示的“金属缝纫机”。(未来网记者凌萌 摄)

园区已建成的郝家寨旅游度假村、折家将历史文化展馆、折家河摩崖石刻及登山步道、王家坬革命旧址、府谷县红色文化博物馆等景点,极大地推动了郝家寨村的旅游发展。

目前,郝家寨已成为府谷县乡村游的重点村,年旅游的人数超过5万多人,实现收入500多万元。

漫步在郝家寨村的乡间小路上,树林阴翳,鸟语花香,石马川河穿村而过,在绿水青山的掩映下格外迷人。如今,这个清幽的小村落正以其独特的田园风光、红色文化成为游客向往的“远方”。

作者: 编辑: 未网新闻张玉玲

新书打榜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