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长征路上学党史|江西瑞金:红色文旅“圈粉”青少年

2024-07-23 19:51:52 来源: 未来网

  未来网江西7月23电(记者 吕豪景)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瑞金更是书写人民共和国初心和使命的地方。7月20日,“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路上学党史”采访调研团来到瑞金市叶坪镇黄沙村华屋,聆听红军“十七颗松”的故事,感悟红军战士的革命信念,亲观华屋近些年来的变迁与传承。

  十七颗松:松柏常青,红军战士信念历久弥坚

  “从1930到1934年,当时仅有43户人家的华屋,先后有17位青壮年加入了红军队伍。”讲解员陈祖芬介绍道,华屋隶属于叶坪镇黄沙村,是一个典型的客家村落,全部以华为姓,且围屋而居,所以被称为华屋。“1930年,第一批参军入伍的三人约定,每人在后山上种下一棵松树。此后,应征入伍的华屋汉子们,都会来这里种下一棵松树。”

华屋村内“十七颗松”根雕(未来网记者吕豪景 摄)

  青松依旧在,不见儿郎归。在长征途中,华屋儿郎奋勇杀敌,全部壮烈牺牲,再也无法回到这片生养他们的故土。乡亲们为了寄托哀思,便把这一棵棵青松当作烈士的英灵、当成亲人的化身。

  每逢清明,华屋村内的乡亲们都会来到这里,叩首祭拜,用最淳朴的方式悼念自己的亲人。2014年,华屋村特地铺了一条上山的路,又在这里建亭立碑,以此纪念已经离开却不曾远去的十七位亲人。

华屋村后山的松树前立着长征途中牺牲红军战士的石碑(未来网记者吕豪景 摄)

  “真正来到‘十七颗松’这片松林里,站在这块红军烈士纪念碑前,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解,让人感觉很是震撼。”厦门大学研究生薛丽莹说,“之前在书本上了解到这个故事,其实印象并不是很深刻,然而站在这里,就好像十七位红军战士就在身边,就在眼前。”

  在华屋,“十七棵松”的故事不断流传,流传到来到这里的每一人的心里。据了解,每年秋季开学,当地都会组织叶坪镇黄沙小学等学校的师生到这里上“开学第一课”。

  正值暑期,不少外地中小学生也来到这里瞻仰革命先烈,聆听“十七颗松”的故事。

  “十七颗松是为了纪念十七位红军战士,他们在战争中牺牲了自己很伟大。”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陈昊天说,“我最想谢谢这些红军革命战士,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生活。我希望和我一样的小朋友能够多来参观这样的红色景点,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华屋蝶变:昔日客家土坯房旁盖起了三层小楼房

  走进华屋,一栋保存完好的两层客家民居就进入眼帘。踏过高高的门槛,进入民居内部,又别有一番洞天。这样连起来的屋子有72间,每竖排之间有一条横着的通道。高脚竹凳、耕犁、石磨……民居内的一件件物品,把人拉回到过去的时光。

叶坪镇黄沙村书记华盛在旧时的客家民居内讲解(未来网记者吕豪景 摄)

  “我们保留下原有的这些民居建筑,就是为了保留住一份乡愁。”叶坪镇黄沙村书记华盛介绍,如今,华屋村72间相对完好地客家民居建筑已经成为了特色的旅游景点,这些特色的民居已经开发成了民宿。

  与这些木制民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盖在旁边的三层小楼房。“村民们两家一栋,盖起楼房的主体结构约需要10万左右,当时还为村民们提供了贴息贷款政策。现在,村里还建立果蔬采摘体验基地,发展了蔬菜大棚产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收入。”

华屋村民现在居住的三层楼房外的墙绘风景画(未来网记者 吕豪景摄)

  据了解,近两年,华屋村接待了各地游客600多批,共计约2.5万人次左右,成为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同时,华屋村打造享誉全国的华屋本土农产品品牌“华嬷嬷泡菜”,示范带动10余户困难群众发展小白菜、辣椒、黄瓜等蔬菜种植100余亩,20余人实现基地务工就业,群众实现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

  红色旅游爆火,红色资源滋养青少年爱国情怀

  “之前从来没有听过这些故事,是这次来了之后才知道的。”广州市天河区石牌小学五年级学生陈嘉祺听了“十七颗松”的故事后,告诉记者,自己长大后想做一名女军人,“因为想像这些烈士一样,为国奉献”。

  “这几天,跟着家人先去了红井,又去了叶坪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革命旧址群,又来到华屋。”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五年级学生吕品然说,这一路下来,让自己更加了解祖国怎么从之前的苦难走向今天的富强。

  华屋“十七颗松”通过一颗颗常青松树,让新一代年轻力量与当年的红军战士“会面”,感悟那段峥嵘的岁月。

  在江西瑞金这样的红色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瑞金中央红军长征决策和出发重点展示园内浮雕(未来网记者吕豪景 摄)

  在瑞金城西的沙洲坝镇沙洲坝村,一口“红井”让人饮水思源,永远铭记“吃水不忘挖井人”;在瑞金城西19公里外的云石山上,瑞金中央红军长征决策和出发重点展示园内,一座座浮雕再现历史场景;在瑞金沙洲坝镇老茶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内,让游客感受革命历史的“回响”……

  这些红色资源也正在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以前的生活比我们现在艰苦很多,很感谢这些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为我们换来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省汕头市金园中学八年级学生蔡昊洋,在这个暑期参加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和同学们一起来到江西瑞金。他说,“我们要延续红色精神,将来为祖国的发展做更大的贡献。”

作者: 吕豪景 编辑: 未来网新闻侯智

奋斗者笔记

11-15 11:41

中国少年说

10-14 17:53

新书打榜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