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广州9月11日电(记者 凌萌)“你真是饿了,什么都能吃得下”“家人们谁懂”“完了,芭比Q了”……伴随着互联网文化的发展,如今身为互联网原住民的青少年,正在成为被网络“烂梗”、不良网络文化席卷的下一代。
如何守护“5G少年”,抵御不良内容对他们的污染和侵袭?2024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青少年网络保护分论坛上,“网络素养”成为与会行业专家多次提及的关键词。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副主任祁雪晶接受未来网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环境”。中小学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和技能迫在眉睫。
青少年用网现状:被不良网络文化“裹挟”
如今,一些网络“烂梗”、低俗语言,被不少未成年人视为“社交密码”。据媒体报道,近期,天津市民王女士发现,一句“你真是饿了,什么都能吃得下”成了上小学五年级儿子的口头禅。询问儿子后才得知,小伙伴们都在说,孩子觉得好玩就学来了。
王女士上网查询发现,这是一句网络流行语,出自一部电视剧,其中带有侮辱性的意思。“不仅仅是这一句,孩子嘴里经常蹦出网络流行语,他只是觉得好玩,不知道有些是非常低俗的词或骂人的话。”王女士对此深感担忧。
图源:河北日报
网络“烂梗”、不良用语,正在成为席卷青少年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饭圈追星、过度沉迷社交媒体,甚至由此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厌学、心理问题等乱象,也频繁出现在青少年群体中。
当代青少年是与互联网高度融合的一代。据《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3)》,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其中10岁以下网民和10-1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3.8%和13.9%,青少年网民数量近2亿。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我国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10岁以前首次“触网”的未成年人占比达52%,较上年提高7.4%,并且城市未成年人“触网”年龄整体早于乡村。
随着我国青少年的“触网”年龄不断降低,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网络?家长、学校、社会各方又该如何管理?这些已成为各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目前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基本达到饱和状态。中小学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素养和技能成为青少年必备的核心素养。”祁雪晶告诉记者。
今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2024)》显示,中国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正稳步提升,但东中西部、城乡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存在差距。该《报告》提出,我国青少年网络信息保存和利用能力、网络规范认知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的辨识和批判能力相对较差。
守护“5G少年”:网络素养教育驶入“快车道”
此前有媒体评论指出:整日沉浸在碎片化、娱乐化的网络环境中的孩子们,似乎已经忘记了中文的博大精深和汉字所能表达出来的极致美感。成长在互联网时代下的“5G少年”,如何从中汲取成长的养分,而非“精神垃圾”?
对此,祁雪晶指出,近年来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层面,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法规政策,特别是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标志着我国逐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规制度体系,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育促进制度更加健全。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副主任祁雪晶(受访者供图)
在此背景下,社会层面上,有关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课程体系也被推出,加快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驶入“快车道”。其中,为适应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教育发展新需要,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近年来研发了《青少年数字素养》系列课程。
祁雪晶介绍称,《青少年数字素养》系列课程旨在培养新时代合格数字公民,贯穿未成年人保护“赋权、赋能、赋义”方法论,在政府主导下,协同家庭、学校、社会、司法机关、互联网平台力量,通过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全面发展。
她进一步补充道,课程从青少年常见的认知负载、注意力管理、信息焦虑、数字压力、网络成瘾、隐私安全、虚假信息、游戏障碍等现实和热点问题出发,让青少年正确认知互联网;同时,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四次大规模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深入分析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影响因素,构建了青少年网络素养测评体系。
据了解,目前北师大网络素养课程已在四川、贵州、宁夏、青海、甘肃、新疆等45所乡村小学“乡村少年数字素养加油站”进行了推广实施。
随着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迅猛发展,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也需不断与时俱进。对于各方来说,又该如何适应这些新变化,更好地推进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事业的建设?
“未成年人共有六大保护主体,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方协同共治、共同开启依法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新篇章。”祁雪晶认为,未来的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首先,应创设更多的教育策略与工具、培育多元主体参与网络素养教育;其次,打造先进经验分享与辐射机制,实现成果普适化推广;最后,充分发挥各方主动性,从“你”“我”到“我们”,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网络素养教育新局面。
“只有汇集各方力量,共同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才能让他们在清朗网络空间自由翱翔、健康成长。”祁雪晶表示。
08-27 14:12
08-27 15:30
08-23 17:03
09-12 08:12
09-12 08:16
09-02 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