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村子就是当年虎头山战斗的交战中心,那是红军第二方面军在云南境内最大的一次战斗”。红军村的谢杰书记指着村子介绍到。近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飞向大山深处的白鸽3.0”云南调研支教团探访虎头山红军村,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幅以红色战斗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鲜活起来,让成员们热血沸腾。
信仰的力量,是文脉赓续、是生生不息
油灯下的会议、站前准备、激战却敌、十三块门板……一段段文字、一幅幅墙绘、一处处复原景观面前,唱着红色旋律,跳动着千千万万颗赤子之心,成员们动容于信仰与初心的力量之大,发觉今日之盛世来之不易。红军村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和鲜明的红色基因,将红色元素植入到村庄的各个角落,从破落转变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沃土,不断提升红色文化宣传的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
人民的伟力,是星火燎原、是改天换地
土黄色的夯土墙上,“红军教我打草鞋”的庄重墙绘赫然醒目,其旁却坐落着通透的落地玻璃咖啡馆。望着村里一排排崭新的小洋楼,老书记一脸自豪:“当年村子里穷,但为了谋出路村民们开始自筹资金建设村庄”。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片荷塘映入眼帘:“这里原本是一片臭水塘,我们自建了污水分流系统,现在不仅村里环境好了,还吸引了许多游客,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红军村依托“虎头山战斗遗址”红色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当地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在“红色+”模式引领下,形成了环境优美、产业发展、乡村文明、生活富裕的新农村新气象。村里将每年20%的营收专项用于帮扶困难村民,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打造“村”品牌,勾勒乡村文化特色脉络图,红军村的建设将“红色教育+农业产业+乡村旅居”深度融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造就美丽乡村,造福农民群众。在这片浸润着红色血脉的土地上,时代的号角与当年红军的冲锋号声融合,历史与现实的相汇激荡出了不一样时代色彩。成员们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更读懂乡村振兴的重量,革命村在风雨中的坚守,让红色记忆刻入青春行囊。
爱国是立德树人的永恒主题。未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将持续推进爱国主义文化浸润,以红色教育基地铸牢爱国主义信仰,不断拓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形式,引导青年学生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罗佳颖、何子威)
07-09 09:43
07-04 13:38
07-08 14:35
06-27 15:31
07-01 08:40
07-01 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