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页 > 产经 > 正文

“沙湖山事事安”:庐山市沙湖山管理处构建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新格局

2025-11-25 12:08:54 来源: 大众网

江西庐山市沙湖山管理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满意”总目标,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网格治理为基础、群众参与为支撑、法治保障为依托,积极探索具有沙湖山特色的基层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新路径,着力构建“党委领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建强“指挥链”,打造联动高效的治理体系

沙湖山管理处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推进,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治理组织体系。一是健全四级联动机制。以综治网格为基本单元,构建“管理处—管理站—网格—小区楼栋”四级治理体系,推动组织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各站党支部统筹网格运行,确保“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二是打造双层治理平台。将管理处综治中心定位为基层治理“中枢神经”,管理站作为一线“实战堡垒”,实现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聚焦社会治安、矛盾调处、便民服务等重点领域,做到问题精准发现、快速响应、高效处置。三是强化群防群治力量。整合平安志愿者、“九江志警”、沙湖山巡湖队等多元力量,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和生态守护行动。联合蛟塘派出所开展夜间巡逻百余次,向联勤联动中心移交案件11起,责令52名违规垂钓人员签署保证书,收缴鱼竿15根、电动打窝船1艘,有效维护了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秩序。

二、架好“连心桥”,推动自治共治有机融合

管理处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基层治理由“政府主导”向“群众主体”转变,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和评判者。一是创新激励引导机制。通过村民议事会共同制定村规民约,对车辆停放、楼道卫生、电梯维护等公共事务作出规范;同步设立“积分超市”,以积分兑换形式激励居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邻里互助,实现人居环境“颜值”与“气质”双提升。二是搭建多元协商平台。推行“现场议、现场定”议事模式,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群众议事会”“围庐夜话”等形式,组织党员、居民代表共商共决。目前已妥善解决小区乱停乱放、楼道杂物堆积等问题,并新建菜地灌溉设施,切实便利群众生产生活。三是完善矛盾调解网络。充分发挥调委会和人民调解委员会作用,健全“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处”的闭环调处机制。累计排查调处矛盾纠纷32件,化解率达100%,真正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三、织密“保障网”,营造民呼我应的温馨氛围

管理处坚持服务前置、关口前移,推动治理资源向一线倾斜、服务力量向群众靠拢,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一是常态走访解民忧。深入开展“处、站干部入户”行动,每周组织干部开展“双提升”走访,面对面倾听诉求、点对点解决问题。实现906户户籍人口走访全覆盖,协调解决空调滴水、飞线充电等“急难愁盼”问题30余项。二是赋能网格强前端。全面发挥网格员“信息员、调解员、宣传员、服务员”多重职能,将其打造为基层治理最灵敏的“神经末梢”,在风险预警、政策宣导、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三是精细服务暖民心。聚焦特殊群体需求,管理处组织召开高考新生座谈会为高考新生发放助学金,社会爱心人士向“颐养之家”捐赠书籍、象棋等物资,让高龄老人、困难学子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四、筑牢“主阵地”,厚植依法办事的法治土壤

坚持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持续提升干部群众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一是深化法治宣传教育。结合“民法典宣传月”“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1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覆盖群众超1000人次,营造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浓厚氛围。二是推进法律服务下沉。全面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定期邀请法律顾问进村(社区)开展法律咨询、专题讲座,提升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强化队伍能力建设。举办基层网格员暨人民调解员专题培训班,系统提升其法律政策水平和矛盾调处技能,夯实法治乡村建设人才基础。

如今,“沙湖山事事安”在化解矛盾、服务群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下一步,沙湖山管理处将持续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奋力书写新时代基层善治新篇章,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沙湖山力量”。


作者: 编辑: 未网新闻高富灿
声明:本文为广告信息,内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新书打榜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5711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