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报道、应用创新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小记者探秘中国航展,见证中国力量 |
参评项目 |
融合报道 | ||||
主创人员 |
李杨、魏金宇、常江 |
编辑 |
集体(李杨、常江、苏畅、李嘉、许恒、张亚楠) | ||||
原创单位 |
中国少年报 |
发布平台 |
《中国少年报》、“中国辅导员”视频号 | ||||
发布日期 |
《中国少年报》2024年11月27日01、06、07、08、09版;“中国辅导员”视频号11月15日-17日、19日、20日、22日、25日、26日 | ||||||
作品链接 和二维码 |
视频号链接(仅可以在手机微信中打开): https://weixin.qq.com/sph/AlMpXXhEn; https://weixin.qq.com/sph/AtTpn0Ym3; https://weixin.qq.com/sph/Adlo6zGTe; https://weixin.qq.com/sph/AhJorwEbt; https://weixin.qq.com/sph/AnWXEXtWK; https://weixin.qq.com/sph/AKKAPU6s0 二维码图片:
| ||||||
作品简介 (采编过程) |
2024年11月,第十五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中国航展)在珠海举办。中国航展是世界五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航展之一。《中国少年报》聚焦少年儿童群体、满足少年儿童在航天科普方面的需求,迅速推出带少年儿童走进航展一线的融媒体产品。 在航展报道同质化的大环境下,《中国少年报》敏锐察觉到航展知识在少年儿童领域的缺口,另辟蹊径,以青少年视角为切入点,挖掘航展中那些能激发孩子好奇心与探索欲的元素。比如,向全国的航天爱好者、小军迷们征集问题;关注航展上适合青少年参与的互动体验项目,如模拟飞行驾驶,报道孩子们参与其中的感受与收获,展现航展的教育意义,让青少年不再是航展报道的旁观者,而是真正的参与者。 该报道采用全媒体融合报道模式,线上通过中国少年报微信公众号、中国辅导员视频号、未来网等平台,以图文、视频等形式,推送航展精彩瞬间、展品介绍、飞行表演等内容;线下在报纸上开设航展专栏,深度报道航展背后的故事、航空航天知识科普等。同时,还举办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如线上“全国小军迷问题征集”活动,《中国少年报》记者带着问题上航展等,增强与青少年读者的互动。 该融合报道共收集近百个“小军迷”提问,报道推出后,线上点击量、转发量超900万。 | ||||||
社会效果 |
主创团队协调歼-35A首席专家王永庆对少年儿童的寄语,引起广泛关注,达到破圈宣传;策划拍摄小记者与我国陆军首批女飞行员徐枫灿互动短视频,在“中国辅导员”视频号首发浏览量突破10万+,被《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等官媒转载,全网浏览量破900万,引起广泛传播;与南部空军合作,策划制作南部空军采访《中国少年报》小记者;与中国兵器集团合作,策划中国兵器新闻发言人答复《中国少年报》小读者短视频;与空军军方协调,带小记者走近运20零距离拍摄,策划制作少年与运-20“燃”向短视频;与团珠海市委合作,拍摄聚焦航展蓝天盛会背后的志愿者短视频;与航天科工原新闻中心主任吕晓戈共创问答科普短视频;策划制作《中国少年报》小记者带你逛航展混剪视频。通过一系列策划和报道,展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成就,让青少年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实力,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 ||||||
推荐理由
|
该融合报道带领小记者深入航展现场,并与航天英雄、专家等面对面交流,以同龄人视角提出问题,报道内容更贴近青少年群体;用短视频、图文等形式,将复杂的航空航天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趣味十足的内容;在宣传推广上,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发挥少先队新媒体平台和矩阵优势,选取符合少年儿童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裂变式宣推,发挥少先队组织优势、团属新媒体矩阵优势,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南部空军等官方媒体转发,确保了作品的传播力度,体现出传播渠道的创新。 同意推荐。 签名: (加盖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
联系人 |
李杨 |
邮箱 |
liyang@ccppg.com.cn |
手机 |
18311308658 | ||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丙12号宝钢大厦 |
邮编 |
100022 |
11-15 11:41
11-15 11:41
10-14 17:53
02-27 16:16
03-18 10:10
01-15 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