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行业好新闻大赛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下课铃响后,你的校园“沸腾”了吗? |
参评项目 |
基础类 | |
体裁 |
通讯 | |||
语种 |
中文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金丽莉、李杨、魏博阅 |
编辑 |
金丽莉、张亚楠 | |
原创单位 |
中国少年报 |
刊播单位 |
中国少年报 | |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
1-2版 |
刊播日期 |
2024年4月3日 | |
新媒体作品填报网址 |
||||
作品简介 (采编过程) |
2024年全国两会,一份关于小学生“厕所社交”问题的提案,让“消失的课间10分钟”再次成为热议话题。《中国少年报》记者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调查,了解到了来自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700多名小伙伴的课间情况,并进行了详细报道。通过调查,主创团队得知,57.4%的小伙伴希望课间能在户外奔跑、跳跃,但实际上只有7.4%的小伙伴课间到操场上玩耍。 针对这一调查结果,主创团队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了采访,并对“让课间成为孩子的‘加油站’”这一议题提出了3点可行性建议,包括老师不抢课间,提高课堂效率;给学校“松绑”,合理打消安全顾虑;家校共育,为孩子创造“撒欢”条件。除此之外,主创团队还对四川、浙江、山东等地形式多样的课间活动进行了集中报道,力求为破解课间时间被挤压、课间活动单调等问题提供“破题”之法。 | |||
社会效果 |
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全社会的关切。该报道通过7700多名小学生的数据画像,以详实数据揭开了学生们课间活动少、课间被挤压的现状,得到了读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共鸣。报道的刊载,为课间从10分钟调整到15分钟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各地丰富课间活动的形式提供了范本,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户外,享受更加健康活力的校园生活。 学生希望课间能活动起来、课间活动能丰富起来的心声,应该被全社会看到,该篇报道起到了很好的“传声筒”和“放大镜”作用。 | |||
推荐理由 |
该报道突破单纯现象呈现,通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解读,构建起“效率提升-制度松绑-家校协同”的三维解决方案体系;对川浙鲁等地特色课间活动的集中展示,形成可借鉴的“破题样本库”,为舆论监督与治理创新的良性互动提供“催化剂”,力争为教育领域改革性报道提供创新范本。 同意推荐。
签名:(盖单位公章) 2025年 月 日 |
11-15 11:41
11-15 11:41
10-14 17:53
02-27 16:16
03-18 10:10
01-15 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