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热点  >  正文

这身白大褂,意味着什么?

2021-08-19 12:33:36 来源: 人民网

  在医院断电的手术台旁,在沟壑纵横、山路崎岖的山村,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生命禁区”西藏阿里,在远隔万里的大洋彼岸……

  在守护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最前线,你总能看到他们冲锋陷阵、无悔奉献。

  “即使只剩下一束光,我们也用尽全力为你点亮”

  2021年7月20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产房里,20多位产妇正等待着分娩。洪水造成医院停电,医护人员和产妇都面临严峻考验。

  借着微弱的应急照明灯,产科医生、助产士、麻醉师等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为产妇接生。20时22分,一个婴儿来到了这个世界。

  “你出生的第一天,就要面对这世界的洪水猛兽。即使只剩下一束光,我们也用尽全力为你点亮,为你保驾护航。”助产士董留琛这条朋友圈,让众多网友“泪目”“破防”。

  在医护人员“保驾护航”下,停电后的近12个小时里,十几个宝宝在郑大三附院产房平安降生。

  可爱“白大褂”,你们真的是人间天使!

  “只要村民需要,我会一直干下去”

  在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铁头村,只有一只手的乡村医生张尚保每个月都要进村入户巡诊。今年61岁的他,已经在这条山路上走了45年。

  铁头村沟壑纵横,山路崎岖。看病难、看病远是村民们的大难题。1976年,16岁的张尚保卫校毕业,主动回到村里当村医。

  35岁那年,张尚保因意外失去了右手。他也想过逃避,不当村医了。可看到村民们求医不易,他便咬牙坚持了下来。

  一晃几十年过去,村民口中的“小张医生”,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张大夫”。虽然到了退休的年龄,但张尚保说:只要村民需要,会一直干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

  趁着年轻,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

  被称为“生命禁区”的西藏阿里,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这里自然环境艰苦、医疗条件落后。陕西省汉中市医院妇产科医生罗蒙却主动请缨,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工作。

  初来乍到,罗蒙高原反应严重。卧床三天,他才“缓过劲儿来”。

  初到阿里的第一例剖宫产手术,他就遇上了医院停电。借助手电筒和手机微光,他力保母婴平安。

  从2010年援藏,到2018年扎根阿里,他接诊患者4000多人次,抢救急危重症患者100多人次,完成手术上千例,还带出了一支能独立完成妇产科三类手术的医疗团队。

  他说,得趁着年轻,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我是医生,我就在这里,你放心”

  4月16日,医生常超正和家人在广西防城港度假,妻子覃女士发现有人倒在路边,常超赶忙停车跑去救人。根据多年的经验,常超初步判断男子是通气障碍,确认已经有人拨打了120,他立即开展施救。

  “你能听到我讲话吗?”

  “我是医生,我就在这里,你放心。”

  经过施救,倒地男子慢慢恢复意识。5分钟后,救护车赶到。常超和医护人员将男子抬上了救护车,这才载着家人离开。

  这是常超第4次在医院外救人了。他说:当时没有多想,完全是医生的本能反应,每个医生遇到这样的事都会冲上去。

  “去哪里都是为人民服务”

  清晨,在宁波象山石浦镇东门岛,吴秀明手提医药袋,登上了前往对面山岛的渡船。吴秀明在石浦镇东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海岛居民亲切地叫他“老吴”。

  自1976年毕业,吴秀明搭渔船、乘轮渡,爬礁石、翻山头,在海岛辗转行医已有45年。

  2015年,吴秀明到了退休年龄,可他却选择继续留在海岛,为了人们的健康而坚守。他说:去哪里都是为人民服务,去哪里也都是干活,既然来到这里就认真把工作做好!

  “必须将风险降低到零”

  咱们的3位航天员,太空“出差”已有两个月了。他们的健康状况,时时让“航天员医生”牵挂。石宏志便是其中一员。

  2016年,石宏志着手修订空间站工程航天员疾病谱。2019年,她根据最新资料复核修订,最终形成涵盖4类90种疾病的“升级版”疾病谱。完备的疾病谱为空间站医监医保工作打下坚实根基。

  航天员按石宏志设计的在轨医学处置程序步骤操作,就相当于替医生履行了手和眼的功能,剩下的就交给地面医监医保人员给予处置建议。

  她说:自己生个小病能扛就扛,但是航天员不一样,必须将风险降低到零!

  “既是荣誉,更是幸运!”

  7月28日,经过近4个小时的血细胞分离采集,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詹医生捐出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

  今年4月,海南省红十字会联系詹医生说,他与一名患者配型接近,并询问詹医生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詹医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他说:“能够配对成功,拯救一个鲜活的生命,这既是荣誉,更是幸运!”

  詹医生成为全国第1171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鼓励更多青年人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为血液病患者送去关爱和生的希望。

  中国医疗队医生获多米尼克总理点赞

  多米尼克过去一直没有本地的心血管医生,患者只能由内科医生诊治,不仅存在误诊和漏诊,治疗效果也不理想。

  今年5月,多米尼克首个心血管内科在首都罗索中多友谊医院挂牌成立,科室所用医疗设备全部由中方捐赠。

  作为中国援多米尼克医疗队的一员,吴德熙于2019年赴多米尼克工作。今年5月,他与搭档合作完成了当地首例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手术,成功抢救了一名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

  多米尼克总理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们向着建立装备齐全的心内科迈出重要一步。”

  多米尼克卫生部长说,这是多米尼克医疗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并特地感谢两国心内科专家,“他们积极主动、精心敬业的精神将永远被铭记。”

  他们面前,是病魔。他们身后,是一声声“性命相托”。这身白大褂,对医生意味着什么?

  他们,始终在用行动回答。

8月19日是中国医师节,向所有医务工作者致敬!

  策划:耿聪

  文案:孟丽媛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人民网浙江频道、广西频道、

作者: 编辑: 瞿凯侠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