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手艺人用剪刀在纸上镂空剪刻,作百般变化,创造出精美的纸艺。红色的剪纸展开来幻化成飞舞的蝴蝶、盛放的花朵、活泼的鲤鱼、灵动的鸟儿……传统节日、闲暇时光,人们用简单的材料创造非凡的剪纸艺术,表达心底最真挚的思念和对未来最美好的祈愿。
2006年,剪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扬州剪纸”“陕西剪纸”“汕头剪纸”“刘氏剪纸”等五花八门的剪纸项目,体现着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留存着人民群众美好的节日记忆,诉说着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趣事。“五福临门”“寿比南山”“岁岁平安”,剪纸剪出的温暖祝福抚慰着我们的内心,充盈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当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我们用剪纸纪念万众一心的抗疫时光,再现举世瞩目的冰雪盛会,为祖国母亲的生日献礼……可以说,剪纸非遗浸润着日常生活、祖国发展的方方面面,我们从剪纸中看见历史文化的脉络,看见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勤劳勇敢的品格,更看见人们用双手创造出的美好生活。
近年来,我国全方位、多领域发力非遗保护,越来越多的非遗被人们看见、熟知、热爱。而熟悉不意味着简单,剪纸等一众非遗技艺虽然材料易得、技术易学,但要使之成为艺术瑰宝,离不开手艺人日复一日的练习与精妙绝伦的巧思。不论是跟随师傅学习十余年的“85后”剪纸艺术家邹琛琛、用剪纸作品《光芒万照》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张建志,还是创新思路为游客做“肖像剪影”的手艺人李源海,都在剪与刻的创新传承之间,记录着精彩人生,刻画着时代印记,为剪纸艺术在千年后的今日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如今,传统非遗遇上现代新潮,焕发无限生命力,广大青少年也聚焦于传统艺术,拿起剪刀实现自己天马行空的艺术创想。剪纸中不仅能体现诗词歌赋、经典故事,还能展现生肖形象、山水花草,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中国美学旨趣。广大青少年在一剪、一刻之间,习得的不仅是精妙的剪纸技术,更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策划:管真真 姚凌
漫画:陆瑶
文字:徐可心 路晴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支持项目)
11-15 11:41
11-15 11:41
10-14 17:53
11-16 14:22
11-15 13:31
11-15 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