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
多名在汉大学生
骑行不同的线路
探访新时代英雄城市的红色印记
今天(10月5日)
一起听
湖北经济学院学生谢嘉田讲述
↓↓↓
何以自信 且看长江
2023年的暑假,我一个人完成了挑战骑行川藏线。人们都说,318国道上的每一个骑行者都有着一个属于自己的理由。我的理由是什么?出发前,我是想挑战,想看看伟大祖国的“千里江山”。在那段难忘的22天行程里,我跨越了14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山,而更让我震撼的是越过的江河。“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骑行路上这些动人心魄的河流,竟都是汇入长江的!而我的学校就在长江边的英雄城市武汉!
回来后,我一直有个心愿,一定要再去探访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十一”期间,我从“万里长江第一桥”骑行出发了。
他的骑行路线
↓↓↓
武汉长江大桥承载着武汉人的自豪与自信。来到汉阳的桥头堡下,我看着它深灰的桥身、古朴的造型,听着火车穿过的轰鸣声,感慨它厚重地记载了多少光荣与梦想、自信与希望。它坚挺地矗立在那里,正以自信的目光,凝望这座城市的发展。
站在桥头堡上,长江景色收眼底。黄鹤楼与龟山电视塔立于蛇龟二山之上,隔江相望,守护着这座英雄的城市。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迎来今天两江四岸的美好景象。
谢嘉田在长江大桥上骑行。
沿长江北岸顺流而下,一路骑行来到汉口江滩公园。武汉防汛纪念碑与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就坐落于此,二者遥相呼应。武汉防汛纪念碑上印刻着毛主席的《水调歌头·游泳》。诗中不仅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样的气魄,更有“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样的自信!这也让我想到我们战胜自然灾害的一次次壮举,在伟大斗争中铸就的抗洪精神,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谢嘉田在横渡长江博物馆前。
长江也孕育了武汉人民亲水、乐水的性格。自1956年起,武汉横渡长江活动持续进行。时至今日,武汉国际渡江节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公开水域的一项重要赛事。横渡长江,也描绘了武汉人民战胜困难、自信拼搏的场景。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如何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是该我们这一代青年来作答!
这次的“红色骑行”,回应了我挑战川藏线时的心愿,也让我更看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何以自信,且看长江!
长江日报出品
文: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大三学生 谢嘉田
整理:记者陈静茹
摄影:记者高文举
动图:张莉
编辑:曹欣怡
校对:蔡扬
11-15 11:41
11-15 11:41
10-14 17:53
04-29 13:45
05-05 20:26
02-27 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