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学习十九大 > 学习践行 >  正文

在高中教育阶段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2018-02-28 16:29:57 来源:未来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这一重要论断,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相适应,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遵循。早在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就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勤学、修德、明辩、笃实,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总书记这一讲话,不仅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指导意义,对高中生也同样适用。

  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们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先进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等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高中生思想还不成熟,高中教育必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内涵的阐述,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高度概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的反映,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实践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以上24个字是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治理国家,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针对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基本道德规范提出的总体目标。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历史唯物主义集中对社会存在和社会认识的辩证关系进行了阐述,一定时期内的社会主流思想意识形态是由这一阶段内的社会存在决定的,并且对社会存在的继续发展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必然产生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伴随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决定的。在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决定的,集中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本质上的要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在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在未来将要实现的总体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层面的价值趋向和总体思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针对公民道德行为提出的要求。

  二、高中教育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高中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高中生只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崇高理想追求,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塑造文明道德风尚,才能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人。

  首先,作为当代高中生,要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高中期间,同学们都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确定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科学的理想信念来引导。我们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理想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其次,要做忠诚的爱国者,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子。维护国家利益,维护祖国统一,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无论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报效祖国,都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

  再者,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标,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在实践中不断地创造人生的价值,赋予人生与众不同的意义。

  同时,还要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高中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高中生一生影响很大。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高中教育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一)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在当下课堂教学占据了学校教育时空绝对数量的情况下,课堂教学无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信念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高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有计划有层次地从各个不同方面贯穿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走进教材,走进课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动具体地融入到高中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帮助引导高中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语文课堂要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教育,培养高中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历史课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使高中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可以利用具体鲜活的事例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其内容、认知其内涵、掌握其要求。

  (二)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校园活动中。遵循“活动-体验-领悟-内化”的过程,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策划出丰富多彩的小组兴趣活动,鼓励高中生踊跃参与,缓解学习的压力,寓教于乐,使他们乐于、自觉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情感的熏陶当中。比如充分利用升旗仪式中“国旗下的讲话”环节,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利用班会课,采取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价值观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在共同交流中反思和成长;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征文、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等形式,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文化长廊、校刊等宣传阵地,有效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培育高中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良习惯。

  (三)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家校合作中。家庭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起点,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学校应积极深入家长中开展工作,通过“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定期召开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将学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的内容、要求告知家长,加强家长与学校的合力,达到教育方法、教育要求等方面的一致性。

  结束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今天的高中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只有在高中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担当起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大任,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二中 高三(四班) 刘羽欣

作者:刘羽欣 编辑:彭茹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1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客服电话:010-5738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