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学习十九大 > 最新报道 >  正文

人民群众是推动新中国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

2019-10-30 15:04:07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人民群众是推动新中国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70年来,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伟大成就离不开伟大力量,伟大力量来源于伟大人民。新中国的发展进步充分印证,人民群众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1.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

  是新中国发展进步的“驱动力”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者的群众”。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信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劳动成就梦想,创造铸就辉煌。劳动群众的创造,是社会发展进步最基本的源泉。新中国的发展进步绝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用自己的双手接力奋斗创造的。中华民族是充满智慧而又勤劳的伟大民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文明。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勤劳的中国人民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积极投身社会生产建设、修建基础设施、支援边疆开发等,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后,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我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邓小平同志说:“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苦干、实干、巧干,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确保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背景下保持强劲势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意味着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诸领域、各方面与全过程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一批批优秀文化作品不断呈现。实践充分证明,一切伟大的奇迹都是人民群众奋斗、创新的结果。正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鼓励人民群众进行开创性探索,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才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将新中国从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建设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制造业、货物贸易、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推动了中国从落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跨越,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2.人民群众的拼搏进取精神

  是新中国发展进步的“助推力”

  毛泽东同志曾说,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影响着人的行为。人有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就有了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勇气和力量。奋斗拼搏的精神状态,不仅可以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而且可以转化为推动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力量,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助推力。

  新中国的发展进步,不仅是人民群众用勤劳双手“干”出来的,更是人民群众靠拼搏奋斗精神“拼”出来的。新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在逆境中奋发、在奋斗中自强的历史。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结束了几千年来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近百年来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成为新社会、新国家主人的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旗帜引领下,为甩掉积贫积弱的帽子,展现出斗志昂扬、奋发有为、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胜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表现出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勇于变革等精神面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群众心怀梦想、积极进取、勇攀高峰、迎难而上,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雷锋精神,“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立下愚公移山志,决心劈开太行山”的红旗渠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的塞罕坝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等,就是中国人民以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充分展现。实践充分证明,人民群众的拼搏进取精神是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考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活力源泉和重要法宝。

  3.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是新中国发展进步的“牵引力”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社会发展进步最持久的牵引力。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切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汇聚成强大的合力,推动着社会发展进步。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历史的、具体的、全面的,是不断丰富、持续提高的无止境过程。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就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就是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物质文化需要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内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要求日益增长。主要矛盾的转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及其激发下的生动实践,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发展的整体转型升级,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不断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过程中,推动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只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就能汇集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托举起伟大的中国梦。

  (作者: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王炳林)

作者: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编辑:彭茹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1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客服电话:010-5738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