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要闻  >  正文

从“跟水较劲”到“治水而兴”———春华村脱贫记

2020-08-19 10:39:29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长春8月18日电(记者陈汀)吉林省洮南市福顺镇春华村,地处洮儿河与蛟流河形成的冲积平原上。几乎每逢汛期,洮儿河都会发大水,冲击侵蚀春华村的耕地,使人多地少的春华村愈发贫瘠。

  春华村前任支部书记印国庆跟洮儿河较了一辈子的劲。“年年发大水,近十年来冲走了七八十公顷土地。耕地是农民的命,怎能不心疼呐!”他说。

  为了防汛,印国庆曾自掏三万多元买石头,用毛驴一车车拉进村,在险滩修上丁字坝。此举能管用一阵子,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印国庆回忆,以前一到汛期,全村男女老少甚至隔壁村的人都自发来帮忙堵水,没日没夜地干,能保住一寸地是一寸。

  为保护耕地、助农脱贫,2016年至2017年,当地政府利用省级专项资金,在河岸修建了全长2600米、宽10米的石笼护岸,彻底解决了河流对农田的侵蚀问题。春华村支部书记董为春不禁感慨:“农田有了保障,致富有了奔头,咱再也不用跟河‘过不去’了!”

  “春华村的自然条件适合种水稻,每公顷水田作物比玉米、土豆等旱田作物多收入一万元左右。”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范玉金说,当初村里想规模发展水稻产业,灌溉用水始终是一大难题。

  过去,村里用柴油抽水泵抽地下水灌溉农田,费工又费钱。如今,在国家扶贫政策支持下,春华村完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用电取代柴油抽井灌溉。

  董为春算了一笔账:原来灌溉一公顷地耗费两桶柴油,需要近2000元;用上电后,一公顷地只需要电费500多元,这一项就省了1000多元,还提高了灌溉效率。

  瞅准了市场对有机大米的需求,春华村成立了合作社,搞起了稻田养蟹的项目。“螃蟹在田里活动能给土壤增肥,稻子不打农药,长得特别好。一年下来,每公顷有机水稻及螃蟹总收入比普通稻田多了将近5000元。”范玉金说。

  乡亲们腰包鼓了,集体经济壮大了,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改善。村里的臭水沟老龙河也被打造成了景观河,河边还修建了休闲广场。“村里变化太大了,好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来都不认路了!”董为春笑着说。

作者: 编辑: 瞿凯侠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1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