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唱出青山幸福新生活

2020-10-02 13:45:02 来源: 经济日报

  “往日的工人村,硬像个大破窑,住得人发毛……如今的工人村,环境多美好,青山碧水映蓝天,红花配绿草,光纤接到户,天然气更环保。”在湖北武汉青山区工人街道青和居社区便民服务大厅,80岁的吴传发老人表演起自创的湖北慢板《幸福不忘共产党》,歌词正是棚户区居民生活巨变的真实写照。

  吴传发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钢铁工人。从1956年来到武钢,60多年来,吴传发一家人先后参与了武钢集团的建设,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钢铁之城——武汉市青山区的变迁。

  武汉青山,因武钢而兴。新中国成立之初,10万建设大军“先生产、后生活”,搭建简易工棚安家落户。随着工棚的增多,一村、二村、三村这些名称依次出现,他们有个总的名称——工人村。

  “那时我们一家三代6口人,蜗居在18平方米的房间里,光线昏暗,进屋就开灯,下雨时就漏水。”在吴传发的记忆里,“老父亲只能睡在厨房临时搭建的床铺上。”

  时光荏苒,这些低矮简陋的平房和它们的主人一样渐渐老去。变化始于2007年。青山老工业区棚户区改造正式启动,政府投入约15亿元,“边征收,边选房”,征收安置补偿尽量向低收入、困难群体倾斜。到2015年12月底,青和居社区5235户居民全部搬进新居。

  “现在我们老两口住在60多平方米的楼房里,再也不受风吹雨淋之苦了。”令吴传发惊喜的是,改变的不仅是居住面积,还有居住环境。

  作为重化工业集聚区,青山区工业能耗和污染负荷较高,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长期居高不下。近年来,青山区通过“城市双修”等生态实践,绿化覆盖率达41.1%、人均绿化面积17平方米,稳居武汉市第一。

  “我们社区还有不少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青和居社区党总支书记桂小妹告诉记者,为此青山区以解决居民小事难事为出发点,开展社区治理探索,用心把“鸡毛蒜皮”小事当作大事办,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创新“天天敲门组”“顺顺吧”“好样的工作队”“四点半学校”“社区好味到”等五大工作载体,形成了“力量全介入、问题全收集、服务全覆盖、成效全评价”的“四全”社区治理体系。

  以“天天敲门组”为例,青和居社区党总支决定,把社区划分为15个网格,由网格党支部书记或网格员担任组长,社区、物业的党员群众组成120人的“敲门组”,通过分类敲门、上门服务,了解居民基本信息和诉求,架起一座座党和群众的“连心桥”。“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我们都是每日必问。”“天天敲门组”成员袁芳说。

  “这两年,通过党建引领,打造‘民生组团’,棚改回迁小区的生活配套越来越好了。一项项接地气、聚民心的服务,让青和居成为社区居民心中的‘亲和居’。”桂小妹高兴地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忠阳 柳 洁)

作者: 编辑: 未来网新闻安鑫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1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