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美育教育的中国式方案:名画中玩“找茬”

2019-11-16 00:49:36 来源: 未来网
曾孜荣很少讲艺术技法,他希望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告诉中国孩子,艺术不是只有达芬奇和梵高,也有齐白石、顾恺之,有它如纸上的电影一般的美感,以及中国历史四维的艺术哲学。

  未来网上海11月16日电(记者 程婷)“画面中哪一位是主角?”当大屏上展示出《虢国夫人游春图》后,中国艺术家书籍作家、中信美术馆馆长曾孜荣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开启了大家一起来“找茬”模式。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美育教育是全世界都非常重视但又难做好的一项教育。11月15日,英国泰晤士与赫德森出版社编辑总监罗杰·索普在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的“如何与孩子谈论美?——探索艺术、建筑与设计类童书”论坛上就指出,如何去进行艺术的教育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挑战。一名来自新加坡的听众则感慨,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来自英国,但是很多传统又是基于中国儒家思想,这种情况下她在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时会觉得有困难。

  放眼国内,相比“语数外”,美育属于弱项。也因此,在今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要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优秀艺术,增强文化理解。

  美育怎么做?每个国家都在探索,曾孜荣从中国名画中“找茬”的模式给学校与家庭的美育教育带来了新启发,某种程度上也给解决“世界共性难题”提供了一个中国方案。

  名画中“找茬”背后的美育方案

  在《虢国夫人游春图》发黄的画面中,男男女女近十人骑着马走在路上,谁是主角?尽管这是一幅历史名画,很多人真的很难答得上来。

  “我们先排除两位穿白色相同衣服的侍卫,还可以排除两位穿相同红色服饰的侍女。古代的中国侍女加丫鬟,头发都分成像‘丫’字型两半,她们的发髻都梳成两个环状的球,因此显然他们不是主角。”曾孜荣在将大家的注意力引到画作的细节的同时,做出初步判断。于是,他又问:是在中间马上抱着小女孩的女士吗?

  他自答指出,但这位女士的服饰非常朴素,脸上还有如履薄冰的表情,生怕怀中的小女孩出什么事,所以她只是保姆。接着,他又以中国画中主角一定要有特殊性,排除了另两位穿着贵族服饰的红衣女子。

  最后,画中只剩下一位穿着绿色男士长袍的骑士。

  可是,《虢国夫人游春图》里的主角为何变成了一名男士?曾孜荣分析道,大唐是中国社会最开放的一个时代,很多年轻的女士以女扮男装为时髦;另外,骑士马脖子上的鬃毛被剪成了三半,而史书上有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将自己喜欢的战马剪成了三鬃马,从此唐代的皇族乘坐的马匹都是“三鬃”的,再结合马鞍上的一些细节,可判断绿袍骑士就是虢国夫人。

  找画中主角显然不是艺术欣赏中的重点,但在试着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曾孜荣轻易就将画作的时代大背景、画中细节之美以及背后的文化历史知识等很好地传递给了听众。

  这背后有曾孜荣做好少儿美育的用心良苦。

  中国艺术家书籍作家、中信美术馆馆长曾孜荣在做分享。未来网记者 程婷 摄

  “希望孩子们、家长们能够感受到,那些中国画都是美轮美奂、动人有趣的,同时又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曾孜荣此前多次这样表示。

  他不认为中国画是昏暗发旧、黑白灰黄的故纸堆,同时他也很庆幸现代的高清数码与色彩还原技术,使他可以给孩子们展示灿若繁星的彩色的充满生动故事的中国画。

  曾孜荣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美育教育首先要能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讲给孩子的内容要有好的故事,传达有趣的知识点,也要有好的互动性,能传递美。相应的,他认为,这四个特点兼备的儿童绘本才算得上好作品。

  曾孜荣很少讲艺术技法,他希望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告诉中国孩子,艺术不是只有达芬奇和梵高,也有齐白石、顾恺之,有它如纸上的电影一般的美感,以及中国历史四维的艺术哲学。

  各国的美育为何都强调互动性?

  如何与孩子谈论美?美育怎么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方案,但多个国家的艺术工作者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少儿美育要强调互动性。

  日本板桥区立美术馆副馆长松冈希代子介绍,现在的孩子有很多机会能够接触艺术家,日本还会举办很多工作坊,让家长能带着孩子来参加,并强调让孩子与艺术家之间建立联系非常重要。同时,她认为,一些绘本等有助于孩子去了解诸如艺术史方面的信息、知识。

  西班牙作家、插画家帕特里夏·盖斯则认为,艺术就是一种游戏,关键是要了解游戏的规则,这样才能够让人、包括孩子很好地沉浸其中。

  “比如说像立体书,我们可以用3D的方式了解建筑;还有比如一些灵巧的小机制,可以让孩子们和书进行互动。通过这样一些方式,让孩子和有关艺术的书籍展开全面的互动。”帕特里夏·盖斯说,英国以互动为中心,让孩子多角度进行尝试、试验,通过时间学习来更多地了解一些艺术的规则,增加创造力与自信,进而像艺术家一样来创作。

  不仅如此,帕特里夏·盖斯还强调,艺术是世界通用的沟通语言,在当下全球化的趋势中,东西方文化应该更多的融合,把孩子们培养成伟大的思想家,让他们善于思考,“因为现在我们需要有很多的创意工具、创意解决方案,才能够解决世界难题。”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艺术意识,英国泰晤士与赫德森出版社编辑总监罗杰·索普指出,“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能够让成年人所写的文字和插画更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是另外一个我们能够培养孩子创意的方式。”因为这一方面能提升学校教授艺术的老师的信心;另一方面,从不同的视角谈艺术也有利于吸引孩子积极参与到对艺术的体验感知当中。

  意大利吉安尼诺·斯托帕尼文化机构总裁格拉齐亚·戈蒂谈到,意大利会通过艺术展览的形式去传达一些信息与知识,对少儿进行视觉的教育。“通过视觉这种直接的方式,孩子们可以试着去解读一个影像或画面,进而展开思考,去理解什么是艺术。”格拉齐亚·戈蒂也强调,必须努力让孩子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看到同样一个图象之后,有一些自己的解读。

  法国蓬皮社艺术中心出版社编辑总监克莱尔·德·康特则认为,教育理论有很多,但是讲太多会显得过于严肃,其实孩子和艺术建立关系并没那么难,只需要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就会发现艺术没那么复杂。

作者: 程婷 编辑: 张欠欠

图书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1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童书01_副本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