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董家鸿:智慧医疗有望解决我国医疗供需矛盾,未来挑战不容忽视

2020-10-14 12:20:29 来源: 未来网
董家鸿介绍称,在人工智能方面,目前已有5大领域投入使用的AI医疗产品,包括基因组学、分子影像、3D可视化技术等,能够更好地完成精准医疗决策。

  未来网北京10月14日电(记者 凌萌)“智慧医疗将有望解决我国医疗供需矛盾,提升我国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对解决医疗配置地区间不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表示,智慧医疗未来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仍不容忽视。

  在10月13日举行的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健康分论坛上,董家鸿分享了他关于数字医疗当下的现状和面临挑战的最新思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图片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智慧医疗:有望解决我国医疗供需矛盾

  董家鸿表示,中国社会目前已逐步呈现人口老龄化趋势,且医疗资源存在分配不均衡、医疗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智慧医疗将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自20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2000年至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近6296万人。未来一段时间,老龄化程度也将持续加深。另外,据兴业证券研报数据显示,到2050年,1/4的中国人口将超过65岁,老年人口数量在2055年前后达到最高峰。

  然而,我国医疗资源在供需方面的问题也同样突出。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发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止至2019年末,我国共有医院34354个,其中三级医院仅有2749家,占比约8%;然而,三级医院就诊人数却达到20.6亿人次,约占全国医院就诊总人次的54%,医疗资源供需明显不匹配。

  董家鸿也在论坛中明确指出,中国社会的医疗负担较重。“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目前,我国智慧医疗在快速发展中,已经逐步形成体系,智慧医疗、智慧技术在医疗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董家鸿倡议,将智慧医疗定义为现代智慧科技赋能的最优化大健康生态体系。他指出,智慧医疗生态体系共分为三个层面,分别为主体层、核心层、应用层。其中,核心层提供无处不在的精准医疗,实现全人群、全生涯、全维度的健康照护。

  “在智慧医疗生态体系的应用层,结合医疗生态体系里丰富多彩的应用场景和价值点,通过智慧技术研发满足医疗服务、药品器械、监管等不同需求,促进以人为本的医疗实践,这三个层次之间需要通过智慧技术进行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整体的生态体系。”董家鸿介绍道。

  智慧医疗技术源于第四次革命,将信息尖端技术融入健康医疗,实现模式创新,推动智慧医疗新时代的来临。

  董家鸿表示,通过智慧技术赋能现代医疗服务体系,将革新医疗行业格局,实现以三级医疗为核心力量的价值医疗。

  他认为,在智慧医疗的赋能下,健康医疗实践将会产生四个“E”的效能。

  “第一个‘E’是增强,增强健康医疗服务的技术能力。第二个‘E’是增效,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效能,第三个‘E’是体验,优化患者的医疗服务体验。第四个‘E’是延展医疗服务的时域、空域和领域。”

  “未来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将形成预防、诊治、康复、慢病管理、临终关怀为一体的综合健康医疗服务体系。”董家鸿强调称,智慧医疗将有望解决我国医疗供需矛盾,提升我国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对解决医疗配置地区间不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智慧医疗: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

  智慧技术赋能于健康医疗体系,目前在多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

  董家鸿介绍称,在人工智能方面,目前已有5大领域投入使用的AI医疗产品,包括基因组学、分子影像、3D可视化技术等,能够更好地完成精准医疗决策。

  “在国家卫健委的支持下,我们建立了国家肝胆疾病标准数据平台,这是首个系统化的肝病大数据项目。同时,我们还与清华大学合作,把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肝病大数据项目的构建,形成一个安全的数据共享机制。在智慧医联体中,我们还通过云计算技术来开展智慧医联体多专科远程会诊,覆盖全国各个省市,可以实现多点、多学科的联合诊疗。”

  在论坛上,董家鸿分享了其所在机构智慧医疗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他表示,疫情期间,智慧医疗的作用也功不可没。

  他指出,移动生理参数监测系统、隔离病房机器人、无接触诊疗技术等,不仅减少了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和院内感染风险,同时还降低了医护人员的负荷。

  “面向未来,我们对智慧医疗的应用前景充满期待,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智慧医疗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董家鸿如是说。

  他从三方面介绍了智慧医疗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首当其冲的,便是“黑箱效应”,即智慧医疗的“不可解释性”。董家鸿解释称,这是人工智能与生俱来的特性。“由于人工智能的不可解释性,使得医生和患者在使用和接受人工智能时产生疑虑。因此我们将医疗AR应用于医疗实践的时候,需要公开它的执行细节、训练细节,以及应用目标和边界的限定。”

  此外,董家鸿表示,在使用智慧医疗技术前,还会对医生和患者进行充分的培训,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智慧医疗的原理及其局限性。

  其次,便是智慧医疗和哲学的“不可再分析性”。董家鸿解释道,从生物大分子到细胞组织器官和人体个体,都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因此不能用简单还原的方法来解释人体的机能。

  他指出,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由于受方法学的限制,日常的科学研究依然较多采用还原论方法。“我们把一个人体还原成器官,然后在器官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上进行检测,这些检测数据很难反映疾病的本质。因而,以此来进行科学决策,也会产生一些问题。”

  董家鸿补充说道,“因此我们需要用人工智能的一些新算法,来进行跨维度异构数据的分析,从而能够解密人体奥秘,认识疾病本质,更好实现精准医疗。”

  另外,智慧医疗还可能面临第三点挑战。董家鸿分析称,目前的智慧医疗还未进入成熟阶段,一定会面临“框架问题”。“智慧医疗的失误会造成一批病人的健康损害。因此我们呼吁,在规范研究和审批医疗AI应用的同时,要把潜在的危害控制到最低。”

  “智慧科技将会带动健康医疗的全生态创新、需求和供给双侧的革新,改变原有的模式,促进整个医疗健康行业服务应用的转型。”董家鸿表示。

作者: 凌萌 编辑: 瞿凯侠

新书打榜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1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图片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