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未成年人在海底捞喝到“二手饮品”,屡触食安红线市值三年蒸发近4千亿港元

2024-06-07 17:05:05 来源: 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6月7日电(记者 凌萌)以“服务至上”标榜的海底捞,却亲手将“二手饮品”送至顾客的餐桌上。近期,一名消费者带孩子在广州海底捞一家门店就餐时,孩子在一杯饮品中喝出了药丸。经检测,该药丸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为感冒药。海底捞方面回应未来网记者称,该饮品为其他顾客未喝完的“二手饮品”,被服务员送至其他顾客的餐桌上,现已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一时间,海底捞的服务质量及送餐流程引发舆论声讨。(曝料邮箱:Rcaijing@163.com 新闻热线:010-56793767)

  未成年人在海底捞就餐喝到“二手饮品”

  6日,“海底捞给顾客喝二手饮品”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舆论持续发酵。据媒体报道,近期,消费者陈先生与家人在海底捞广州一家门店就餐时,孩子在一杯金桔柠檬饮品中喝出了一粒白色异物,疑似是药丸。

 

图源:新浪微博

  陈先生随即寻求门店工作人员处理,工作人员称要对异物进行检测,并将杯子取走。陈先生及家人要求先拍照,未获得同意,选择报警处理。

  陈先生向媒体透露,经警方调取监控后了解到,在同一就餐时段,有顾客在装有金桔柠檬水的杯子中丢入白色“药丸”,并自行饮用,喝完又将杯子放在桌子上。海底捞服务员将其中一杯未喝完的杯子取走,另一名服务员则将该杯饮品拿给了陈先生的孩子。

  随后,门店联系了放置药丸的顾客,该顾客称,其放在杯子里的药丸是感冒药。根据陈先生晒出的药物检测结果:饮品中的“药丸”检测出了对乙酰氨基酚成分,未检出丙戊酸、氯氮平、卡马西平、美托咪定、阿米替林、咖啡因成分。

  针对上述事件,未来网记者致函海底捞,公关部有关人员回应称,此事件发生于5月2日,广州门店服务员误将另一桌顾客放置在菜架上的金桔柠檬水提供给了其他顾客,经警方调查与送检医疗机构检测,该金桔柠檬水中含有一片感冒药(对乙酰氨基酚)。

  “该服务员的操作严重违反了服务流程规范,已依据制度流程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并责成区域负责人对该店操作规范进行专项核查辅导,确保服务流程准确与流畅。”该人员表示。

  对于该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以及是否有在事后对这名孩子进行身体检查等相关问题,该人员未向记者做出回应。

  另据媒体报道,广州海珠区市场监管局已对海底捞涉事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检查并立案调查,目前案件正在调查处理中。

  曾向未成年人售酒被罚,服务、食安问题屡遭诟病

  成立于1994年的海底捞,凭借“服务至上”的差异化理念在业界打开知名度。在海底捞,消费者在等位时不仅有免费的水果拼盘、饮料、自助酱料,还能享有免费擦皮鞋、美甲甚至洗头等服务。

  然而,随着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曝出,以及在缩减服务上动作频频,有关海底捞的质疑声在网络发酵,让这一曾经凭借服务品质在业界享有盛名的火锅龙头企业饱受诟病。

  据未来网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以来,海底捞被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因此遭到行政处罚的事件就有近十起。

 

图源:新浪微博

  早在2017年8月,有媒体暗访海底捞位于北京的多家店铺发现,后厨的配料房、上菜房、水果房、洗碗间以及洗杯间都发现了老鼠出没,更有员工直接用火锅漏勺清理下水道垃圾。2018年6月,有消费者投诉在海底捞北京一家门店就餐时在酱料中发现苍蝇。

  2020年7月,有消费者反映在海底捞济南门店就餐时,在乌鸡卷中吃出硬质塑料片。同月,海底捞火锅杭州富春新天地店因店内使用的一批次筷子产品被检出大肠菌群,登上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抽检黑榜”。

  2021年11月,海底捞一门店因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被罚2万元。处罚文书显示,执法人员在现场抽查时,在厨房配菜区的出菜机中查见一盒过期“捞派豆花”,且上述过期食品并未标明“不再食用”。

  2023年8月,海底捞因向未成年人销售3瓶啤酒,被罚款5000元。同年12月,有消费者爆料在海底捞门店吃饭时发现勺子上有未洗净的食品残留物。最终,经过双方协调,店长给予该消费者免单处理。

  另据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于2023年11月发布的“2023年北京食品安全大检查”公告,自2023年1月以来,海底捞位于北京的2家门店因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被通报。

  今年1月,海底捞一门店因“锅底中现塑料碎片”,被罚款2万元。

  与此同时,自去年以来,海底捞还因禁止自带食材、要求必须点锅底、部分门店取消免费美甲服务等举动,被指“服务缩水”。

  今年3月,有消费者向媒体曝光称,在海底捞就餐时看到座位上的会员等级划分牌,分为红海、银海、金海、黑海四个等级,质疑海底捞区别对待顾客。彼时,海底捞方面回应称,挂牌只是为了方便服务员做好会员服务,但仍难平息舆论。

  人均消费下滑,市值蒸发近4千亿港元

  屡发的食品安全及服务品质问题,让海底捞风光外表下的监管把控漏洞被一览无余。

  事实上,负面舆情频出的背后,是海底捞的业绩隐忧。近年来,海底捞犹如坐上了“过山车”,业绩波动明显。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3年,海底捞营收分别为286.14亿元、411.11亿元、347.41亿元、414.5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09亿元、-41.63亿元、13.74亿元、44.99亿元。

  其中,2021年,海底捞巨亏41.63亿元,较其2020年及2022年净利润总和的两倍还要多。业绩的大幅亏损归因于海底捞的盲目扩张计划。

  财报显示,2019年后,海底捞进入加速扩张期,当年新增门店308家。即便是在新冠疫情下,海底捞的开店步伐仍未停歇,于2020年新增门店544家,并以平均每日新增1.5家的速度,创下了成立以来扩店速度的历史纪录。截至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门店达1597家。

  然而,受疫情冲击影响,“狂奔”的海底捞业绩遭到重创,陷入大规模闭店的窘境。2021年11月,海底捞实施“啄木鸟计划”,于2021年下半年关闭300家门店。在2022年的财报中,海底捞也反思称,过去一段时间的快速拓店策略使管理难度加大,导致各种隐患逐渐出现。将保持审慎的开店策略。

  从近两年的财报数据来看,海底捞的业绩确有所缓和。海底捞也多次借外界发出“走出低谷、业绩回暖”之声。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人均消费额仍呈走低之势。财报显示,海底捞的人均消费额由2022年的幣104.9元下滑至2023年的99.1元。而竞争对手呷哺呷哺旗下的凑凑火锅人均消费额却为142.3元。

  此外,今年3月,海底捞也公开披露将开放加盟。但与此同时,却也因加盟模式所存在的监管把控弊端,是否会加剧食安问题、降低水准等引发消费市场的高度关注及质疑。

  二级市场上,海底捞的股价也已从巅峰时期(2021年2月)的85.78港元/股,降到2024年6月7日发稿前的16.62港元/股。较巅峰时期蒸发近3800亿港元。

作者: 凌萌 编辑: 耿玥

新书打榜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