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网讯(李健 黄军)7月31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苗医药,张氏针灸刺疗法项目授牌暨非遗传承仪式在贵阳举行。贵阳市文旅局副局长熊列呼吁,贵州应加快推进苗族医药产业发展,加大苗族医药人才培养和传承,让苗族医药随“一带一路”走向世界造福人类。
“‘黔中自古无闲草,信手拈来都是宝。’苗医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苗族医药源远流长,发展苗族医药产业,对传承和保护好‘千年苗医,万年苗药’,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在传承仪式上,苗医药传承人张荣海表示,贵州苗医药是我国6大民族药之一,具有悠久历史,在全国民族药中是目前信誉最高,名声最大的民族药。张荣海说,其祖父张玉珍因精于针灸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在地方家喻户晓,他6岁便跟随祖辈学习苗医药和针灸技术,是张氏针灸刺疗法第八代传人,目前该疗法被列为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贵州有苗药制药企业71家,培育出了贵州益佰等10多家苗药制药企业,早在2013年贵州苗药销售产值就超过了全国藏药、维药、蒙药三大民族药之和,成为全国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贵州省苗学会原常务副会长张荣斌说,尽管如此,贵州苗医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苗医药基础研究比较薄弱,研究开发人才匮乏。其次是苗医药企业规模较小,苗药商品化,市场化较低,出山出海难度大,品牌化较低。最后是苗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苗医收入较低,许多祖传秘方严重丢失。
对此,熊列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复兴,文化复兴里面中医药文化复兴是重中之重。他说,我国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尽管其他国家有其传统医药,但与中医药相比却有很大区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阴霾未散,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将对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发挥重要作用,对国家经济社会大局和持续改善民生而言具有更深刻的意义。他呼吁,贵州应充分发挥民族医药优势,加大开发力度和人才培养,建立并完善国家和地方标准,加强苗医药基础研究,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促进苗医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苗族医药随“一带一路”走向世界造福人类。
07-04 13:38
06-27 15:31
07-01 08:40
07-01 18:04
06-30 13:51
07-02 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