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精神是对石油工人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因为工作关系,我曾对铁人精神有较为直接的感知:隆冬时节,在王进喜钻井队打的第一口井旁,隐约听到过铁人团队战天斗地、气壮山河的雄壮吼声;与1205钻井队(王进喜生前带过的班组)的队员们围坐交流,感受过斯人已去、血脉犹在的精神传承;观看铁人精神的话剧演出,铁汉柔情的真实立体让我情不能已、泪流满面……
“九神鹿绘本馆”
《铁人王进喜》
李晨 | 绘,季路 | 著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版的绘本《铁人王进喜》,以娓娓道来的质朴文风,黑白素描的绘画手法,对铁人精神进行了全新的呈现。掩卷深思,我有一个深切体会:铁人精神演绎的是共产党人的初心,这种精神是红色的、炽热的,但其底色却可能是黑白的——黑,是石油的黑,意味着深沉、现实、艰苦;白,是钢铁的白,意味着纯洁、追求、光明,黑白对立统一,实现了精神上的永恒。诚如老子所言“万物之始,大道至简”。
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王进喜出生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同当时的绝大多数人一样,他的成长充满了苦难。家里土地被霸占,父亲大病一场,6岁的他领着父亲四处讨饭;10岁时,为了生计给地主放牛;15岁开始,进了油矿当童工,每天劳动十几个小时,吃不饱肚子,还总是挨包工头的鞭子。那时,他经常思考的是,穷人就没有出路吗?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劳动人民翻身得解放,王进喜获得了新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石油工人。可以想象,当他不再经受剥削压迫,而是亲自手握钻机刹把、钻出一口口油井的时刻,心中油然而生的主人翁意识是何等强烈,“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激情是何等豪迈,那种在黑暗中苦苦摸索终于迎来光明的心情又是何等欣喜!正是在这种新旧对比中,王进喜坚定了自己的政治方向,在33岁那年也就是195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启了紧跟党走的人生新阶段。
在艰苦中磨炼意志。 新中国百废待兴,条件艰苦,这是当时的客观现实。但王进喜更多是“自讨苦吃”。刚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时,火车拉来石油设备,可是没有吊车、拖拉机,怎么卸下火车,怎么拉到井场?他给出了坚定的回答,“不要说井架子,就是座铁塔也要把它立起来!没吊车?抬!”从白天到黑夜直至第二天天亮,60多吨的设备硬是被人拉肩扛到了井场。还有一次,他们遇到井喷,由于没有搅拌器,导致水泥沉入泥浆池底无法压住井喷,王进喜不顾冰冷刺骨,纵身跳入泥浆池,以血肉之躯充当着搅拌机。这一幕,已成为永恒的经典瞬间,深深定格在几代人的心中。我们常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苦中的磨炼,哪里有“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的铿锵誓言?令人动容的还有一个事实:王进喜号称“铁人”,但逝世时只有47岁。从查出身体问题到病故,有10年时间,他放弃了病假休息和疗养机会,依靠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意志,始终奋战在生产的最前线,最终导致积劳成疾。他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但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因为,每个时代都有人在忘我牺牲、负重前行。
在光环下保持定力。 石油大会战时,他们钻井队打了一口偏移零点六度的油井。有人劝他,“虽然有点偏差,但是在误差范围内,大家把你们队当成了标杆,填了这口井的话,就会在队史上写下耻辱的一页”。但王进喜不为所动,深刻检讨,坦言“不记下这一笔,队史就是假的,就写不下去!”他和队友们含着泪水,填掉了斜井。那一刻,他们损失的是“虚名”,但获得的是事不避责、义不逃责的定力和担当。
绘本的绘画作者李晨是当代中国知名的素描大家,他的画风厚重、细腻,在连环画领域有极高的造诣。在创作《铁人王进喜》过程中,他将连环画注重的以文释图与绘本注重的以图表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有连环画强调的故事性与逻辑性,也有绘本的细腻、动感、写意。超宽幅构图大拉页,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此外,黑白色彩的绘画与铁人精神的黑白底色不谋而合,封面的红色字体设计完美契合了铁人精神的特质,深刻而又不失跳脱,给人以沉浸式的体验感。
铁人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其精神价值永不褪色。致敬铁人及铁人产生的年代。致敬铁人精神必将大放光芒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