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在西陵峡谷的长江三峡工程,犹如一座历史的丰碑,铭刻着中国人近百年来治理开发保护长江的梦想,见证着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 2018 年 4 月 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三峡工程时给予“一个标志、三个典范”的高度评价 :“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重点流域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践行新发展理念,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推进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2021年长江经济带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2.8%。长江干线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黄金水道。沿江11省市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2015年的45.1%提高到2021年的46.6%;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5年的47.7%提高到2021年的50.5%。
大江东流,奔腾不息。在中国的版图上,长江犹如一条舞动的巨龙,串联起11个省份,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历史见证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让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千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长江经济带发展领航立规,母亲河面貌一新,长江流域开启了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长江经济带正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央广网长沙10月3日消息(记者欧峰)今年是国务院批复《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以下称《规划》)并持续开展三峡后续工作的第11个年头。
7月以来,长江流域高温少雨,来水偏枯,江湖水位持续走低,长江流域发生严重夏秋连旱。9月13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吴道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流域水库群是长江保护与治理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不仅在防洪时期,通过拦洪削峰错峰有力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也在兴利方面,通过蓄丰补枯充分发挥供水、生态、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在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因水文涨落,库岸消落区有将近30米高差,湖北秭归县对消落区通过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保持水土,促进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成形,力争打造绿色生态长廊。
资料显示,三峡水库建成完工后,根据拟定的“蓄清排浊”的运行方案,库区水位冬季最高保持在175m,夏季最低保持在145m,这样1年内形成垂直落差达30m(145m-175m)的消落区。消落区湿地生态系统是水库淡水水生态系统与库岸上陆地生态系统交替控制或相互影响的地带,该系统极易受到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干扰,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
8月17日,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在长江流域抗旱保供水保秋粮丰收有关情况发布会上表示,为有效应对目前长江流域严重的旱情,水利部已于16日12时启动实施“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针对人口、农作物集中分布的长江中下游、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旱区,水利部联合调度长江上游、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数十座骨干水库向下游补水,重点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保障未来一周长江中下游以及两湖流域农作物生长关键期灌溉用水需求。
南水北调工程:构建中华大地新“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