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峡”水情教育活动  >  服务长江大保护  >  正文

三峡工程:大国重器守长江

  矗立在西陵峡谷的长江三峡工程,犹如一座历史的丰碑,铭刻着中国人近百年来治理开发保护长江的梦想,见证着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 2018 年 4 月 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三峡工程时给予“一个标志、三个典范”的高度评价 :“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

  

  2020 年 11 月 1 日,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中国人苦苦追寻的三峡工程之梦终于实现。此时,距孙中山先生 1919 年在《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中首次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构想已经超过百年。

  根治长江水患、开发三峡的梦想,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难以企及。在1931年和1935 年两次组织对三峡工程的论证流产后,1944 年,美国坝工专家萨凡奇受邀来华完成了轰动世界的“萨凡奇计划”——《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这个比较具体的三峡工程计划却因内战爆发被搁置。

  新中国成立后,三峡工程这个国家之梦又一次被捧于手中。1953 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他指着地图上的三峡说 :“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先修那个三峡大坝怎么样?!”

  1981 年 11 月,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兴建三峡工程的汇报时果断表态 :“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

  在历经半个世纪的勘测设计、规划论证后,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动工兴建。长江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由此展开!1997年,大江截流。2008年,三峡工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2020年,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至此,三峡工程的建设历程画上圆满句号。

  

  2018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三峡工程时提出,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要通过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行,使多少代中国人治理长江洪水和利用长江水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它是大国治水的典范,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和综合效益最广泛的水电工程。回望三峡工程的建设历程,从技术到管理,三峡工程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敢于创新的坚实道路。

  建成了世界上混凝土量最大、坝体孔洞最多、泄流量最大的重力坝 ;建成了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建成了规模最大、水头最高的内河船闸 ;建成了世界上提升高度最大、提升重量最大的垂直升船机。

  解决了大江截流、船闸深切岩体开挖、大坝混凝土连续浇筑和温控、重型金属结构安装、70 万千瓦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制造和安装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

  自开工以来,三峡工程每年都有新技术、新工艺、新专利等创新成果诞生。据不完全统计,在三峡工程科技成果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0多项,申请专利700多项,并建立了100多项高于国颁和部颁标准的工程质量和技术标准。

  将大国重器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三峡工程带来的不止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如今,三峡工程的混凝土浇筑、冷却施工等技术被广泛使用在青藏铁路等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中 ;信息化管理系统被运用在水立方、京沪高铁等一个又一个国家大型工程。三峡工程已成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的引领和典范。

 

     

  建成后的三峡工程,使江汉平原最薄弱的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年发电量超过 1000 亿千瓦时,创造了单座水电站发电量世界纪录,惠及半个中国 ;三峡河段年货运量超过 1 亿吨,比蓄水前提高 6 倍,运输成本下降近四成,使长江航道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有力推动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三峡工程未建前,长江中下游干流防洪主要依靠堤防和分蓄洪措施,长江干堤的防洪标准一般为 10 年一遇到 30 年一遇,超过上述标准即需采取分洪等措施,每年汛期数十万人上堤巡防、抢险 ;遭遇大洪水时数千万人受到洪水严重威胁。

  1998 年,百万官兵以血肉之躯在荆江大堤上严防死守的艰难场景已镌刻在记忆中。几年后,在三峡工程护佑下的荆江两岸,防洪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三峡水库总库容 393 亿立方米,防洪库容 221.5 亿立方米,通过对洪水调控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 ;在遇到千年一遇或类似 1870 年洪水时,在分蓄洪区的配合运用下保证荆江河段行洪安全,避免南北两岸干堤溃决发生毁灭性灾害。截至 2020 年年底,三峡工程累计拦洪运用 61 次,拦洪总量 1920 亿立方米,干流堤防未发生一起重大险情。成功抵御了 2010 年、2012 年、2020 年入库最大洪峰均超过 7 万立方米 / 秒流域性大洪水,极大减轻了下游地区防洪压力,大幅降低了防洪风险和成本。

  除了巨大防洪效益,三峡工程的生态效益、航运效益、发电效益也十分突出。

  生态效益 :三峡水库也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淡水资源储备库和长江大保护的重要生态屏障。三峡水库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淡水资源储备库,为沿江及我国北方缺水地区提供水源保障,具有重大的国家水安全战略意义。三峡水库利用巨大的调节库容“蓄丰补枯”,每年枯水期下泄流量由不足 3000 立方米 / 秒提高到 6000 立方米 / 秒以上,补水量 200 多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长江中下游近 60 座城市、150 余座县城的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的季节性紧张局面。2003 年至今,三峡水库累计为下游补水总量约 2900 亿立方米。每年 5、6 月对下泄流量进行调控,为长江珍稀水生生物以及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的繁殖营造最佳条件。

  航运效益 :三峡工程建成后,极大改善了宜昌至重庆段约 660 千米的通航条件,宜昌以下航道水深增加 0.6~1.0 米,万吨船队可由上海直达重庆,船舶运输成本显著降低,安全性明显提升。2019 年三峡船闸通过量达到 1.48 亿吨,创历史新高,是三峡工程建设前最大年通过量的 8 倍多。截至 2020 年年底,通过三峡船闸的货运量累计已达 15.38 亿吨,极大促进了西南腹地与沿海地区的物资交流,有力支持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

  当突发水环境、水安全事件或海事危机时,三峡工程会对下泄流量进行应急调控。 2014 年 2 月,三峡水库增大下泄流量,有效抑制了上海长江口的咸潮入侵。

  发电效益 :截至 2020 年年底,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 13992 亿千瓦时,其中 2020 年度发电 1118 亿千瓦时,刷新了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世界纪录,有效缓解了华东、华中等地区电力紧张局面,成为我国重要的走进重大水利工程 24 时事报告·增刊大型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为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加快全国电网互联互通、促进节能减排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治国先治水”,“水利兴则天下兴”。我国水旱灾害频发,“兴水利、除水害”长久以来都是治国理政的要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把治水兴水摆在关系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领导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水利建设。以三峡工程为典范,一批批兼具防洪、发电、供水、生态等综合效益的重点水利工程拔地而起,这些“国之重器” 正在或即将充分发挥“兴水利、除水害”的巨大作用,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发布时间:2021-08-06 08:08:30 来源: 水利部 作者: 编辑: 瞿凯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