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峡”水情教育活动  >  水利科普  >  正文

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主要有哪些影响?

  任何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都是有利有弊的。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呢?经过设计过程中的反复论证,加上大坝蓄水后几年来的严密观测,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得出这样的结论:总体来看利大于弊。

  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且影响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其影响自工程准备期开始,会持续很长时间。有些影响如施工的影响只在一定时期内发生作用,而有些影响如泥沙淤积等则长期存在,并具有累积性。不同时段受影响的因子和强度不同,年内各月影响变化与水库水位调控密切关联。在空间分布上,有利影响主要在中游,而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但主要的不利影响大多数在采取对策和措施后可得到减免。 

  有利影响主要有: 

  1、可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提高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有效地减免洪涝灾害带来的生态与环境的破坏,减缓洞庭湖的淤积和萎缩; 

  2、提高长江中下游的抗旱能力,大旱之年能为中下游提供生活供水和生态补水。有利于珍稀特有鱼类越冬,减少上海市饮用水源受咸潮影响时间; 

  3、增加长江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有利于改善枯水期水质和增加航道水深,并可为南水北调提供水源条件; 

  4、三峡水电站利用水能资源发电,与燃煤发电相比,可年均减少排放6435万吨二氧化碳,77万吨二氧化硫,37万吨氮氧化物(2010年折算数); 

  5、三峡水库成为深水航道,航运成本与能耗大大降低,拖载能力大大提高,成为典型的节能减排“绿色航线”。 

  不利影响主要有: 

  1、水库淹没耕地、移民和城镇迁建,会加剧库区人多地少的矛盾,并由此可能加剧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2、建库前库区工业和生活废水年排放量已超l0亿吨,沿江城镇的局部江段已形成了较严重的污染带。建库后,库区水体流速减缓、复氧和扩散稀释能力下降,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弱,若不加强污染源治理,将加重局部水域污染; 

  3、改变库区及长江中下游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条件受到影响,对四大家鱼的自然繁殖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 

  4、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出现冲淤变化,上游重庆市江段部分泥沙淤积。 

  为了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国家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比如,外迁了19.6万农村移民,依法破产关闭了1102户污染严重的受淹企业,每个城市、县城、集镇都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实施了工矿企业准入制度,工矿企业生产废水必须达标排放,水库内(包括支流)严禁网箱养鱼;水库蓄水前进行了严格的库底清理,因此从未发现鼠疫、霍乱病例和血吸虫宿主钉螺的存在;对濒危生物(包括植物和水生生物)采取了效果显著的抢救措施,建立了生态环境多种因子的监测网。 

  监测成果显示:三峡库区及相关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水库水质基本稳定在Ⅱ、Ⅲ类水平(经过自来水厂的处理可供饮用),目前出现的生态与环境现象未超出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 

  但也应该意识到:三峡工程对库区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针对库区特殊的生态与环境保护要求,制定相应的发展和考核目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走出一条生态环保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道路。 

 

 

发布时间:2022-10-25 14:50:23 来源: 水利部 作者: 编辑: 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