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峡”水情教育活动  >  水利科普  >  正文

三峡库区百万移民搬迁安置难题是如何破解的?

  三峡库区百万移民搬迁安置工作1993年开始大规模实施,至2009年年底提前一年完成了130万移民的搬迁安置任务。其间,还保证了三峡工程135米、156米和175米试验性蓄水的按期实现。这一难题是如何破解的呢?

  三峡工程动工前的1985—1992年,进行了8年开发性移民试点,为大规模移民和制定移民条例积累了宝贵经验。 

  党中央、国务院为三峡移民确立了开发性移民方针,受到了广大移民群众的赞同和支持。他们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搬迁机遇,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着力进行产品、产业、所有制结构调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生产、生活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质,并逐步增强自我积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国务院颁布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这是我国第一次针对一项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水库移民颁布的法规性文件,第一次提出了要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使三峡移民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实行了“中央统一领导、分省(直辖市)负责、以县为基础”的管理体制,既保证了中央政策的贯彻执行,又充分发挥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实行了移民任务和移民资金切块包干的原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双包干”,还实行了移民资金“静态控制、动态管理”,这对于保证每项移民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7年,成立了重庆直辖市,占三峡库区移民85%的原四川省库区各县划入重庆市,这是开发大西南、保证三峡移民工程顺利进行的重大举措。 

  编制了分县、分省(直辖市)移民搬迁安置规划,这是一个指令性文件,库区各区县都严格按照既定目标完成了艰巨的移民任务,从而保证了总任务提前一年顺利完成。 

  为了使移民安稳致富和保护库区生态与环境,1999年实行了“两个调整”和“两个防治”。“两个调整”主要指农村移民19.6万人需要进行外迁安置的政策调整以及受淹工矿企业搬迁政策调整(详见第42题)。“两个防治”主要指地质灾害防治和水污染防治。这些措施保证了农村移民和工矿企业的顺利搬迁以及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证了三峡水库“一盆清水”。 

  针对移民搬迁安置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土地法的出台,2006年适时调整了移民搬迁安置规划和概算,增加了移民经费。 

  建立了移民资金监督网,实行了移民工作稽察、审计、移民工程质量检查和综合监理的监督体系,做到政策透明、政务公开。从而保证了移民资金使用安全,有效防止了腐败,及时纠正了移民工作中的不合规做法,保障了移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推行了移民工程“五为主”的工作机制,即农村移民安置以乡镇政府为主,城市、县城迁建以区、县政府为主,集镇迁建以镇政府为主,工矿企业迁建以企业法人和主管部门为主,专业设施复建以项目法人和主管部门为主。这样的工作机制调动了有关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举全区、县之力共同做好移民工作的新局面。 

  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个大中城市,中央40个部(委)、局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进一步促进了库区产业发展,推动了移民的搬迁安置。 

  宣传移民,关心移民,形成了为世人称颂的三峡移民精神——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的拚搏精神。正是由于广大移民群众付出的艰辛和奉献,使三峡工程2009年按期完工,2010年10月开始全面发挥显著的综合效益。 

 

 

发布时间:2022-10-25 15:26:11 来源: 水利部 作者: 编辑: 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