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辅导员
“两优秀”系列专题报道
今年5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作出表彰决定,授予张天天等437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荣誉称号,授予北京市西城区康乐里小学少先队大队等590个集体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荣誉称号(点击此处阅读)。
《辅导员》杂志、“中国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将联动推出“两优秀”系列专题报道,报道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的风采。
我们希望,这些感人故事、精彩记录能够为少先队辅导员带来精神能量、情感共鸣,对大家进一步做好少先队工作有所启发。愿广大少先队工作者能满怀信心、鼓足干劲,以昂扬的斗志,继续在少先队事业的光荣征程上砥砺奋进!
在上海市静安区海防路上一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美丽校园里,他经常俯身倾听队员们的童言稚语;在队员们的心中,他是亲切且贴心的“朋友”;在学校领导的眼里,他是值得信赖的“干将”……他就是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邢弋夫。
作为“红领巾”引路人,邢弋夫挖掘静安区红色资源,以多种方式带领队员们了解红色历史,让红色基因浸润他们的心田;成立多个红领巾小社团,组织队员们在丰富的社团活动中锻炼能力,收获幸福;构建人人可行、天天可为、阶梯进步的“‘红领巾奖章’进阶体系”,培养向上向善好队员。他用十年时光谱写了少先队工作的“三重奏”,以实际行动为新时代少先队员擦亮人生底色、校准成长坐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故事。
邢弋夫与队员在一起
红色摇篮里的“育苗人”
作为党的诞生地的少先队工作者,邢弋夫始终秉持“红色种子要生长于热土”的理念,充分挖掘静安区106处红色资源,打造沉浸式的思政课“教室”,将文物史料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思政课“教材”,引领队员们在实践中学习红色文化,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做党的“红孩子”。
2025年春季开学日,一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在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开讲。邢弋夫为队员们上了一节以“忠诚与奉献——中央文库守护者的故事”为主题的情景式队课。师生合作进行沉浸式情景剧演绎,让革命故事背后蕴藏的红色精神在少先队员心中焕发新生。
2025年春季开学日,邢弋夫为队员带来一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
在情景式队课上,队员们被中央文库守护者——陈为人用生命保全16,000余份珍贵档案的事迹打动。六年级队员小扬颇有感触地说:“当听到邢老师那句‘宁可饿死也不能暴露文库’的话时,我感受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深刻含义。”这节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情景式队课,让队员们在青砖灰瓦间读懂了何为“对党的绝对忠诚”,也让他们在历史场景中增强了“守护红色江山”的行动自觉。这节队课被央视新闻、东方卫视、“学习强国”平台等多家媒体报道,成为新时代开展红色教育的范本。“作为红领巾讲解员,我参加了这节情景式队课,不仅提升了自身的讲解技能,还深刻理解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以后我将以实际行动继续传播家乡红色文化。”少先队小骨干小欣说道。
建党103周年纪念日前夕,邢弋夫带领队员来到学校周边红色场馆——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并接受东方卫视采访
邢弋夫还创新了“微宣讲三部曲”:低年级的队员们用童谣的方式,演绎红色故事;中年级的队员们用戏剧的方式,重现英雄事迹;高年级的队员们用宣讲的方式,传播时代精神。他以此引导队员们从历史的聆听者变成传播者,实现从“红色记忆接收者”到“时代精神创演者”的蜕变。邢弋夫认为,只有将红色基因转化为队员们的生命体验,才能让他们从中汲取奋进力量。
“幸福社团”里的“点灯人”
做一个幸福的“好孩子”,要热爱学习、勇于创新,争做小主人。这是邢弋夫牢牢把握的少先队幸福教育理念。他用满腔热忱带领队员们在少先队组织里寻找幸福,感受幸福。为更好地发挥红领巾小社团育人作用,邢弋夫带领队员们成立了“小家务社团”“劳动社团”“科技创新社团”等40余个红领巾小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2024年3月,邢弋夫组织队员们举办了一场“慈善集市”爱心义卖会。全校各个红领巾小社团的队员们积极搭建展台,布置爱心展品,最终筹得善款13万余元,捐赠给上海市儿童基金会,用于大病儿童救助项目。看着责任感越来越强的队员们主动向需要帮助的小伙伴伸出援手,邢弋夫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邢弋夫(右一)带领队员参加“静润童心 幸福成长”——静安区庆祝少先队建队75周年主题活动
邢弋夫还鼓励队员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不同类型的红领巾小社团,磨炼意志,练就本领。在红领巾幸福广播电视台,队员们讲述身边故事,传递正能量;在红领巾幸福生态鱼园、幸福种植园,队员们体验劳动的艰辛,感受劳动的乐趣;在科技创新社团里,队员们化身红领巾小创客,制作多种航空模型,树立科技报国的理想。近几年,红领巾小社团中诞生了100多项专利,2名队员入选2024“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多名队员荣获“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未来工程师大赛一等奖”等荣誉。红领巾小社团也成为队员们愿意来、喜欢来、盼着来的幸福乐园。
在红领巾小社团里,队员们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这也让邢弋夫想起倪继明校长对他说的一句话,“要让我们的少先队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幸福摇篮。”这句话激励着邢弋夫扎根少先队工作十年,始终坚定对红领巾事业的追求和热爱。
“红领巾奖章”里的“筑梦人”
在校园的“‘红领巾奖章'进阶体系”里,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成长密码。小坤曾是一个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喜欢打闹的队员,那时是让老师们头疼的“小刺头”。邢弋夫在一次少先队活动中发现,小坤非常喜欢音乐。于是,他和中队委们商议后,设计了“红领巾奖章”特色章——“音乐探索章”。在奖章的激励下,小坤每天放学回家认真学习音乐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反复练习唱歌。经过半年,小坤不仅在多个音乐论坛发表了自己的原创电子音乐作品,立志长大后做音乐家,还改掉了之前不认真学习、爱打闹的行为习惯,最终获得了这枚奖章,成为中队里其他队员的榜样。
邢弋夫把队员们的日常表现转化为“学习力”“创造力”“担当力”三维坐标,通过“基础章+特色章”的动态评价,引导每个队员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该体系作为上海市课改典型案例推广时,邢弋夫特别展示了队员小佳的《争章日记》。这个曾经不善表达的女孩,通过完成“演讲达人章”50天挑战,最终在辩论赛中荣获“最佳辩手”的称号。正如上海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赵国强老师所说:“少先队工作者的幸福,在于让每个孩子眼中有光、肩上有责、心中有爱。”
这个把少先队员成长可视化的“‘红领巾奖章’进阶体系”,是邢弋夫在赵国强全国少先队名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研修时孕育的成果。通过工作室“科研引领课题驱动”“实战淬炼竞赛赋能”“名师带教平台辐射”等一系列立体化培养机制,邢弋夫逐渐成长为一名能设计课程、带活队伍、产出成果的少先队辅导员,更成为工作室里传承红色基因、创新育人模式的先锋力量。
“他的言谈举止中既有青年的锐气与激情,又有他对少先队事业的情怀与热爱;他的举手投足间,体现着他的担当与追求,反映出他对队员们发自内心的关爱。邢弋夫展现了新时代少先队辅导员特有的精神风貌。”谈起自己对邢弋夫的印象,倪继明校长这样说。
从“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到“全国少先队先进单位”,再到“全国红领巾中队”,邢弋夫带领团队摘得的荣誉,挂满了一面墙。而在邢弋夫办公室最醒目的位置,却摆放着一幅队员们的绘画作品:蓝天白云下,戴着红领巾的队员们手捧星星火炬奔向远方。画作角落有一行小字:“红领巾代表红旗的一角,我们是祖国的栋梁。爱您的队员们。”这幅绘画作品见证了“红领巾”引路人的幸福,也成为邢弋夫继续做好少先队工作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