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  正文

十米车厢衍生“好人共生”效应

2023-03-22 11:00:24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原标题:鼓励职工多行好事,让德者有得。真情巴士将更多的关爱、福利、薪酬向有德职工倾斜——(引题)

十米车厢衍生“好人共生”效应(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嫱

阅读提示

一个人做好事不难,可是如真情巴士这般,一群人经年累月地奉献岗位、服务社会,其内在驱动力是什么?除了企业重视,氛围的养成更多地依靠榜样带动。员工们说:“身处这样的环境,会不由自主地留心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会时刻想着‘我能干点什么。”“当你看到受助者感激的眼神,就有了继续做下去的动力。”在真情巴士上,十米车厢衍生出的“好人共生”效应已经遍地开花,所到之处,一路芬芳。

因为一句“阿姨会常来看你”的约定,山东青岛真情巴士集团东9路驾驶员邢彩丽和同事们当起了小森和弟弟的“驾驶员妈妈”。逢年过节、哥俩生日、寒暑假期,邢彩丽都会驱车往返90多公里前去陪伴,用妈妈般的温暖抚慰两个孩子孤独稚嫩的心。

车厢里的“一元欠条”,刘雪飞“爱的抱抱”,陈云姣省吃俭用10万元帮扶春蕾女童,于义睦、卢振华连续9年每天将脑瘫患儿赫赫抱上公交车……发生在真情巴士车厢之内、延伸到车厢之外的感人故事,一次次掀起网络涟漪,衍生出“好人共生”的连锁效应。

十米车厢 流动的“家”

据统计,真情巴士每年收到的表扬信达4000多封,仅K1路驾驶员于义睦就曾创下年收1500封的纪录。

1999年,20多岁的于义睦进入真情巴士集团,那时的公交行业并未形成统一的服务标准,于义睦却对自己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他总结提炼了“五心四点”工作法,热情对待每位乘客;为了避免乘客坐过站,他在语音播报的基础上增了人工报站;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于义睦总是停下车,搀扶甚至抱着乘客上下车……

2012年,真情巴士成立了于义睦创新工作室,优选7个分公司130余名驾驶员成为工作室成员。榜样效应传播到真情巴士每个基层班组,大家把十米车厢当作事业,用心用情去经营。

驾驶员们将十米车厢当成乘客流动的家,“家”里的暖情故事也在不断上演。2022年9月,一则“一元欠条”的视频霸屏全网。这天,小学生刘栩铭乘坐K23公交车刷卡时发现余额不足,正要转身下车时被驾驶员崔慧叫住,并拿出公交卡为其垫付。下车时,刘栩铭将一张手写“一元欠条”塞到了崔慧手中。

“我们的驾驶员乘坐公交车是免费的,但是很多人都自费购买乘车卡,就是为了帮助有需要的乘客。”真情巴士宣传办公室主任贾佑玲说,刘栩铭的母亲得知此事后,为崔慧送来了100元公交卡,希望能够帮助更多需要的人。

刘雪飞为情绪低落的女孩送上苹果,车辆抵达后得到女孩“爱的抱抱”;王立彦为北京乘客提供雨伞,一周后收到寄回的两把雨伞;段国立为乘客送上口罩,不久后收到乘客感恩回馈的5万只口罩……

“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儿。”刘雪飞说。正是这些“小事儿”,将车厢的大爱播撒,温暖慰藉着每一位乘客。

车厢之外大爱延续

2014年夏天,于义睦发现车厢角落连续几日坐着一个男孩,每天总要跟着他“跑几趟”才肯离开。一天傍晚,交班后的于义睦主动走到男孩身边。原来,男孩名叫泽远,父母离异,一次偶然的乘车让他感觉这位叔叔特别亲切热情,于是隔三岔五就来乘车。

得知小泽远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于义睦与他约定:“如果学期末评上三好学生,于叔叔就给你当干爸爸。”

约定当年,小泽远就评为了三好学生,此后8年,于义睦承担起了爸爸的责任,在他的关爱引导下,如今18岁的泽远性格开朗、成绩优异,正在为高考全力冲刺。

像这样结缘于车厢,延续到车厢之外的故事,真情巴士还有许多。

为了提升车厢服务,于义睦自制了“服务卡片”放在投币箱旁边,上有姓名、电话等个人信息,感受到于义睦热情服务的乘客总是随手取一张,遇到生活中的难题也喜欢找他帮忙。义务服务的多了,于义睦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随着队伍的壮大,真情巴士成立了“聚真情”志愿服务联盟,旗下21支志愿服务队都由驾驶员自发成立,1460名志愿者职工每年参与志愿服务1.5万次。

“农历五月廿七,正月十三”,面对记者的提问,邢彩丽可以脱口而出小森和弟弟的生日;相识于车厢,连续8年坚持每周看望“亨廷顿氏舞蹈症”患者崔可峰,帮他清洗衣物和身体,被问及“你不嫌脏吗”,21路驾驶员韩建平轻描淡写地说“我不在乎”。

让离异、困难家庭的孩子变得性格开朗、优秀上进,陪伴空巢老人安度晚年,帮助失志青年重拾生活的信心,常态化地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开展活动……近几年,集团先后涌现中国好人1人,感动交通年度人物3人,山东好人15人等近百名先进典型,他们聚团成火,播撒爱、凝聚爱、传递爱。

“好人共生”落地开花

一个人做好事不难,可是如真情巴士这般,一群人经年累月地奉献岗位、服务社会,其内在驱动力是什么?

面对记者的疑惑,真情巴士集团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刘志强道出了缘由。早在2012年,集团便制定了成熟的奖励机制,鼓励职工多行好事,让德者有得;日常管理中,将更多的关爱、福利、薪酬政策向一线有德的驾驶员倾斜,让他们“心中有爱,才能传递爱”。

氛围的养成更多地依靠榜样带动,正如韩建平所说:“身处这样的环境,会不由自主地留心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会时刻想着‘我能干点什么’?”“当你看到受助者感激的眼神,就有了继续做下去的动力。”邢彩丽说。

于义睦这些年奔走于全国各地开展宣讲,受他的鼓舞,北京海淀区两万名快递小哥成立了“甘小美”志愿团队,免费帮助老年人采买生活用品、药物,提供上门维修等服务。

2015年开始,于义睦的志愿队伍里多了一个瘦小的身影,泽远得知“爸爸”每周都会开展志愿服务,主动要求加入。2018年,泽远自发成立了青岛公交青少年爱好者公益联盟,四年组织70余名青少年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排队乘车等志愿服务400余次。泽远还利用一切时间“跟车”,学着“爸爸”的样子,热情地打招呼、帮忙搬抬物品、人工报站,他说,自己的理想是报考交通运输专业。

透过车载录像,贾佑玲发现车厢正在发生着变化。早些年,遇到乘客晕倒、救火、搬抬重物等事件,都是驾驶员独自处理。而现在,“冲上前”的乘客越来越多,满载爱意的真情巴士正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新区市民,激发出更多城市文明行为。十米车厢衍生出的“好人共生”效应已经遍地开花,所到之处,一路芬芳。

作者: 编辑: 高富灿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