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
习近平强调,这些年,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到西部、到乡村、到基层志愿服务,无私奉献,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今天的少先队员既要扎实走好人生第一步,更要向着明天,勇敢地迈向第二步、第三步,从哥哥、姐姐们的手中接过光荣和梦想的接力棒。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村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的回信精神,激励广大少先队员心有榜样、从小做起,中国少年报·未来网从5月3日起推出“从小学先锋 长大做先锋”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加油!
“从小学先锋 长大做先锋”系列报道 ②
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服务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帕米尔高原上的青春接力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北京5月3日电(记者 凌萌 谢青 翟兴辰)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强调,这些年,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到西部、到乡村、到基层志愿服务,无私奉献,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谢依特小学是一所距离边境线47公里、主要由柯尔克孜族学生组成的村级小学,2022年8月成为克州首个西部计划志愿者包校支教的试点学校。近日,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戍边支教的情况和体会,表达扎根西部、服务边疆的决心。
“作为西部计划的志愿者教师,我们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传递爱与希望,而这份爱,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24岁的努尔比耶·热合曼是新疆克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这支由西部计划志愿者组成的年轻队伍,从全国各地奔赴于此,用青春与热血书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青春边塞诗”。
“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位于新疆西南部,素有“万山之州”的美誉。它雄踞天山山脉西南麓,毗邻帕米尔高原东缘,1133.7千米的边境线如一条蜿蜒的丝带,勾勒出祖国西部的壮丽轮廓。从阿图什市启程,穿越广袤无垠的戈壁、层峦叠嶂的高山,掠过随风摇曳的红柳林,历经两小时的跋涉,便能抵达坐落于哈拉峻乡的谢依特小学。
2022年8月起,陆续有三批共计54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跨越几千公里山河,汇聚于此,组成了一支西部计划志愿者团队。他们中,有刚刚走出校园的“00后”,也有胸怀理想的“90后”。他们怀揣着同样的信念:“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帕米尔高原上完成了一场青春接力。目前这支队伍有23人。
4月30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颁授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新疆克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等30个青年集体被授予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初至谢依特小学,志愿者们便遭遇了高原反应、气候差异、语言沟通等重重难关。来自山西晋城的24岁青年苏魏兵便是其中一员。2023年8月,他毅然踏上这片土地,肩负起一年级语文教学与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还负责美术兴趣活动小组的教学,用知识与热情点亮孩子们的梦想。
至今,初到校园的一幕幕场景仍在苏魏兵的心中历历在目。“学校周边的几个村庄大多是柯尔克孜族的聚集地,村民们日常交流多使用本民族语言,不少30岁以上的成年人不会说普通话。”苏魏兵向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娓娓道来。初见到班里的孩子们时,他发现许多孩子虽能磕绊着用普通话交流,却连最基础的汉字书写都无从下手。于是,他与志愿者同伴们化身“播种人”,从最基础的汉语拼音、横竖撇捺开始教起,带着孩子们在知识的荒原上开垦出第一块沃土。
27岁的高潮,也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她回忆道,当自己第一次站上讲台,孩子们挺直脊背、端坐如松,一双双澄澈的眼眸盛满好奇与渴望。那一刻,被需要与信任的暖流涌上心头,这份沉甸甸的期待瞬间化作前行的动力。自此,“打磨每一堂课、传递每一份知识”成为她镌刻在心底的坚定誓言。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有近300名学生,他们大多来自护边员与牧民家庭。谢依特小学校长木拉地力·艾山吐尔向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坦言,因护边员肩负着护边、巡边工作,许多家长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无暇顾及子女教育,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更是一种奢望。在志愿者服务队到来前,学校的教学成绩始终徘徊在全市末位,如同隐匿于群山褶皱中的微光,亟待被点亮。
新疆克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和孩子们在一起。
一群怀揣理想的年轻身影,打破了校园的沉寂。他们接管了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让谢依特小学成为克州首所由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包校支教的试点学校。怀揣着建设西部、奉献边疆的赤子之心,志愿者们将热忱化作春风细雨:课后服务时,他们化身耐心的引路人,在课余时间无偿为孩子们答疑解惑;为滋养孩子们的心灵沃土,他们各展所长,开办数学竞赛、鼓号队、足球等兴趣班;为凝聚家校合力,他们走进家庭家访,携手村委成立家长委员会,让教育的火种在家庭与学校间传递。
志愿者们常常忙碌到夜幕降临,他们的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信念:“不让一个孩子在求知路上掉队” 。努尔比耶·热合曼是最早一批来到谢依特小学的志愿者。班级里一位女孩吸引了努尔比耶·热合曼的注意。这个女孩性格外向,平时会和同学出现一些矛盾,还时常上课走神。
一次家访,让努尔比耶·热合曼真正走进了这名女孩的世界:母亲在她幼时就离开了家。为了维持生计,父亲长年在外务工,无暇顾及她的学习和生活,让她长期处于缺乏关爱和引导的生活环境下。
几次家访过后,这名女孩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渐渐和同学们和睦相处,性格变得乐观自信。“在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有过无数温暖人心的瞬间。每个孩子背后都可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们如同点点繁星,照亮了我支教的道路,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传递爱与希望。”努尔比耶·热合曼说。
经过三年来的努力,谢依特小学学生们的各科成绩显著提升,其中在2024年,学校的各科成绩提升至全市前10名,也因此获得了“成绩突出学校”“进步之星”等多项荣誉。
照亮边疆教育的希望之路
谢依特小学所在的哈拉峻乡谢依提村,是克州阿图什市的抵边村之一,这里的柯尔克孜族人民世世代代守护祖国的“西大门”,用行动诠释着爱国与奉献的精神。
在这片热土上,志愿者们亲历着无数动人故事。“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这是高潮在近两年的志愿支教生涯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村里一个个护边员在海拔4000多米的中吉边境线上巡逻踏查、卫国戍边,而我有幸为这些无名英雄的后代传道授业。我时刻激励自己,护边员能够始终不渝坚守在祖国最偏远的边境线上,我也要坚守在祖国最基层的教育事业上。”
5月1日凌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代表和学生代表等候参加天安门“五一”升国旗仪式。周围围 摄
志愿者们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哈拉峻乡这片广袤的沃土上,照亮边疆教育的希望之路。在一次课堂上,苏魏兵曾询问孩子长大后的理想。有孩子纯真地发问道:“老师,我以后真的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放羊吗?”那时,苏魏兵的内心泛起层层涟漪。
“这里的孩子,最远的仅去过喀什,有些甚至只到过阿图什市。在这之后,我通过课本以及自己的实际生活,把外面的世界介绍给他们:外面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还有祖国的名山大川,想在他们心中播下求知的种子,让他们拥有奋斗目标与前进方向。”苏魏兵说。渐渐地,孩子们眼中的迷茫被憧憬取代,都想“去外面看一看”:有人立志成为导游,要带着家乡的故事走遍五湖四海;有人梦想穿上警服,守护一方安宁;更有孩子说,长大后也要像老师一样,成为支教志愿者,把温暖与希望传递给更多人。
“那一刻,孩子们质朴的话语深深触动了我,让我真切感受到自己已走进他们的内心,也让我更加明晰自己投身边疆教育事业、来到这里的重大意义。”苏魏兵说。
3年,23人,300个孩子,15所边疆学校……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一届又一届支教志愿者们的接续奋斗,谢依特小学在他们的努力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信开朗,成绩显著提高,眼中有了对未来的憧憬之光。
如今,在志愿者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开始关注边疆教育。克州全州共计15所学校成为包校支教学校,共有368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校服务,更多抵边乡、牧区村的学生获得了优质教育。
中国共青团团内统计主要数据
来源 |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
编辑 | 白国宁
审核 | 吕豪景、贺卓辉
复核 | 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