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迎接职教新机遇: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教育双向赋能

2024-11-29 20:02:12 来源: 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 张冰清)“在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之际,我们需要行大有作为之事。”日前,由北京市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的“科技引领,职教‘新’行——首届首都职业教育青年对话会”上,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张健致辞中表示,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大量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和新进职业应运而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健表示,当前首都正在加快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有力支撑。

日前召开的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公布信息显示,2023年,我国高等职业学校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新增专业布点1266个,比上年增加8.24%,毕业生105万余人。

同期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职业教育紧紧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优化专业设置、创新培养模式,以高素质劳动者供给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础。

2024年11月28日,由北京市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的“科技引领,职教‘新’行——首届首都职业教育青年对话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等地职教社代表、各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代表、海外职教领域近600人参加。

北京市职教社副主任、学大教育集团董事长金鑫表示,当前新质生产力正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发展,其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各方合力,包括政府、企业、学校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推动。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企业应作为经济活动主体,发挥市场化作用,激发创新活力;学校则应加快培养与新质生产力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金鑫还提到了职业院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角色。金鑫认为,职业院校应结合自身区域的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引导学生紧跟技术发展趋势,提升课堂和教学质量。同时,他呼吁建立校内老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之间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技术研发和应用,以更好地匹配新质生产力的需求。

(图为会议发布了《校园青年导师计划倡议书》)

“面对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未来不会被取代的是具有共情力的人才。”北京市职教社社务委员、怡海教育集团理事长王乐茵表示,人文素养和跨学科能力是职业教育人才的重要特质。在AI时代的职业教育中,要培养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与人工智能协作的人才。同时,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针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会专家也进行了探讨,王乐茵认为,国际化职业教育是全球共同面临的话题。她提到,当前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庞大,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关键在于人才是否能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她鼓励职业教育机构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培养能够服务国外企业的中国人才,同时吸引国外学生来中国交流学习。

金鑫则认为,职业教育需要增强多样性和适应性,从促进科教融合、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等方面入手,提升办学能力。金鑫表示,要精准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技术需求,关注国内外行业信息和技术发展趋势,及时了解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职业领域变化,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并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术技能,制定职业规划。

青年是时代发展最蓬勃的动力,而青年群体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张健表示,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蕴藏着巨大的创造能力和活力。通过成长成才和榜样呼应效应,可以带动更多的人愿意学技能、学好技能,增进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可认同。

同时要坚定事业自信,牢牢把握“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宗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要凝聚组织合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要发挥青年优势,激励首都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北京市职教社社务委员、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院长贾东清则用该校实际案例论证了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发展。“在交通产教融合体的框架下,我们积极构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新型生态。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这得益于北京市教委及人社局的大力支持,使我们学院成为教育部信息化标杆建设的样板单位,为下一步的智慧赋能职业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贾东清说道。

在科教融汇方面,贾东清表示,在校园内构建了以科研促进教研的体系,形成了有组织、有价值的科研生态。同时,学院积极构建内外有机融合的管理模式,多方协同,各取所长,聚焦科研项目精准对接,争取高质量外部项目,输出了高水平的科教成果,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

据悉,本次对话会得到了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共北京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与指导,也得到了天津、河北、内蒙古等地职教社的支持。

作者: 张冰清 编辑: 未来网新闻瞿凯侠

奋斗者笔记

11-15 11:41

中国少年说

10-14 17:53

新书打榜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