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年报·未来网北京4月2日电(记者 苏建军)“一要低调做人,积极向上,做人要老实,做事要踏实;二要严于律己,从点滴做起,不要贪图任何便宜;三要以大局为重,不要计较个人得失;四要尽职尽责,多帮领导分忧,多为百姓着想;五要向前看,不要把金钱看得太重;六要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七要俭以养德,凡事不要攀比;八要永远记住那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不要忘本!”清明节前夕,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革命军人彭壮的女儿彭素坤,在接受中国少年报·未来网采访时,向记者历数着父亲生前留下的家规……
彭壮(受访者供图)
南征北战 九死一生
彭壮原名彭庄,1926年出生,河北省饶阳县小堤村人,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从担任儿童团员、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到营职干部,历时18年,始终战斗在第一线。
“父亲(彭壮)6岁失去父亲,10岁便开始帮助母亲干农活。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只有11岁的父亲当上了小堤村的儿童团团长,经常为乡亲们站岗放哨,为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传递‘鸡毛信’。”彭素坤讲述。
1942年,日寇调集重兵把冀中平原作为重点区域,对冀中地区发动了惨无人道的“扫荡”,几万名日本兵聚集在饶阳县、深县、安平等地,逐村逐户开展拉网式搜查,试图一举把冀中平原变为所谓的“治安区”。
在这抗日最艰难的时期,16岁的彭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游击队,在饶阳县南部、深县北部一带开展游击战争。1944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饶阳“游击四小队”协助主力部队一起解放了饶阳县城。后饶阳“游击四小队”先后并入了县大队、独立团、68军203师608团。自此,彭壮便随部队开始南征北战,因为作战勇敢,彭壮18岁就当上了班长、排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7年5月,彭壮所在部队一夜行军180里奔袭延安蟠龙镇,取得蟠龙镇大捷,歼敌6700余人,获得战利品无数,稳定了陕北战局。之后彭壮随部队东渡黄河,再次奔赴华北战场,参加了解放石家庄、太原、张家口、绥远等战役。
在解放张家口战役中,彭壮所在部队负责打伏击,在黄土梁子上整整趴了七天七夜,当时已是初冬,晚上气温零下十几度,战士们一天最多只能吃上两顿饭,条件异常艰苦。最终经过激烈的战斗,在这次战役中,彭壮所在部队歼灭了国民党两个师。
血书请战 保家卫国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纠集“联合国军”进行武装干涉,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此后,侵朝美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并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彭壮义愤填膺,写下血书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请求赴朝参战。
彭壮获得的军功章证书(受访者供图)
有一次,彭壮带队给部队运送弹药,刚到目的地,有颗炮弹就落在彭壮身旁,所幸是颗哑弹,彭壮与死神擦肩而过。
1951年10月,彭壮所在的68军在美帝发动的“秋季攻势”中连续激战13昼夜,阵地多次昼失夜返,战斗异常惨烈,最终以我军毙伤敌人7700余人,击毁敌坦克28辆的战果取得了最终胜利。“每每提起,父亲都痛哭流涕,对我们说,惨啊,一场战斗下来,一半亲密的战友都牺牲了!”彭素坤说。
克己奉公 革命精神永不褪色
1955年,从朝鲜回国后,组织安排彭壮转业到地方工作,他主动请缨到了太行山深处的完县(现在的河北省顺平县),任职县人民银行副行长,并先后在该县最穷的寨坡庄、郭家庄等驻村下乡。下乡期间,他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帮助村里建班子、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带领村民开山造梯田,植树造林绿化荒山。遇到有困难的乡亲们,他就拿出自己的工资接济。
1957年,组织安排彭壮的家属跟随他来到了完县工作生活,那时候彭壮的工资是67.5元,如果全用于自家生活,完全能让家人吃上饱饭,可因他把大部分工资用于救助老乡,导致家人经常缺吃少穿。彭壮还带头让家属重新回老家务农,而自己基本上一年才回家一次,为了省钱,自己骑自行车走300多里的山路、土路。
彭壮夫妇(受访者供图)
1974年,彭壮调回老家饶阳县工作,先后任原屯里乡党委书记、县物资局局长等职。在计划经济年代,物资局掌管着全县的物资计划和使用的权利。他担任县物资局局长期间,不少亲戚朋友找他拉关系,想买些计划内钢材、木料、玻璃等,但他从不给“面子”,并义正词严地说:“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用之于民。”为此彭壮得罪了不少人。
虽然调回了老家,彭壮仍是一个月回一次家。为了保证自己管理的物资、物品的安全,他干脆就住在单位宿舍,每天晚上自发巡夜。“单位上有木材、钢筋、水泥,都是国家财产,领导信任我,我要把这些东西看管好、保护好,责任重于泰山!”彭壮对家人说。
彭壮对于子女的要求也异常严格。回到家乡工作的第二年,彭壮的大女儿高中毕业,想让在公社(即乡)当书记的父亲帮忙找工作。当时县机械厂、轴承厂、化肥厂、织布厂等企业都在招工,只要他说句话,安排女儿当个工人很容易。但他对女儿说:“不能给组织添任何麻烦,靠自己的能力生活吧。”他不仅不打招呼,更不允许家人打着他的旗号找关系。大女儿至今一直在家务农。
彭壮经常给孩子们讲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等战斗英雄的故事,但极少提及自己的事迹。他还带孩子们到湖南韶山、北京毛主席纪念堂、河北西柏坡等地接受红色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彭素坤说,八条家规是父亲给我们后代儿女定下的,也是我们彭家的“传家宝”。
受彭壮言传身教的影响,彭壮的后人都十分低调,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努力工作着。
2024年7月,彭壮老人故去。“今年清明节是父亲去世的第一个清明节,我和姐姐一家商量好了,把所有的家人都喊上,一起去祭拜老人家,让老人家放心,我们一定谨记家规,好好生活,为强国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彭素坤说。
04-02 13:07
11-15 11:41
11-15 11:41
10-14 17:53
02-27 16:16
03-18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