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专家学者共探国际理解教育新路径,培育全球视野的青少年力量

2025-04-15 18:30:20 来源: 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4月15日电(记者 谢青)“青少年应该具备全球视野,在国际交往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近日,“启耀新程 赓续华章——大使进校园暨国际理解教育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成都王府外国语学校举办,现场青少年们热烈探讨了当下热点话题与职业规划。

研讨会汇聚了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及教师代表等,围绕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路径、数字时代挑战与机遇、青少年全球胜任力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为新时代教育国际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为成都王府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示范课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在此背景下,国际理解教育不仅是应对全球挑战的桥梁,更是培养青年共情力、领导力的关键。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学课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杉杉提到,国际理解教育是培养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视野人才的核心抓手。

在课程教育实践方面,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谭文丽分享了成都近二十年的实践经验,介绍了成都市秉持开放包容的城市理念,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探索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路径。

“成都作为国际理解教育领域的活跃城市,凭借在教育理念推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实践创新方面处于全国前列,形成区域特色发展路径。”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军在研讨会上指出,国际理解教育需要培养青少年的共情力、理解力等,未来将以成都经验为支点,联动全球资源,培育兼具国际视野与共情力的青少年力量。

国际理解教育究竟“理解”什么?在研讨会的学术报告环节,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傅林深入剖析了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常见方式,并从理解 “国际”(国际局势、国际问题)、理解 “国家”(基本国情与国家立场)、理解 “个体”(身份、认知、观念、文化多元)等多个维度进行解读。

图为成都王府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示范课

中国教科院原副院长马陆亭提出,数字时代的国际理解教育需扎根本土文化,同时尊重多元文明,以人文交流促进互鉴。同时,深入探讨了数字时代国际理解教育的新特点,如扎根自身文化、尊重多元文化等,为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在学术讨论之外,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与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高瑜结合跨学科实践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项目式学习提升学生责任担当。例如,成都王府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段婷婷老师的示范课《粮心相连,共抗饥饿,我们在行动》,以“全球饥饿”为议题,引导学生从科学、社会、伦理等多学科视角探究解决方案,获得专家一致好评。

据悉,此次研讨会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指导,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主办、成都王府外国语学校承办。北京王府校区执行总校长衡孝军在闭幕总结中指出,本次研讨会不仅为教育界人士搭建了跨领域深入交流的平台,更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国际理解教育注入新活力。成都王府外国语学校校长管小波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课程改革,助力学生成为“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


作者: 谢青 编辑: 未来网新闻侯智

奋斗者笔记

11-15 11:41

中国少年说

10-14 17:53

新书打榜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