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中消协发布2024年度报告:关注“一老一小”消费权益

2025-06-20 19:20:59 来源: 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6月20日电(记者 王军伟)6月20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下称“中消协”)发布《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4)》(下称《报告》)。该《报告》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我国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工作成果,同时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尤其关注了“一老一小”相关的消费领域。

图据中消协官网

2024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成果显著

《报告》指出,2024年各部门积极履行职责,为优化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做出了诸多努力。3月15日,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进一步完善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基础。《报告》显示,全国政协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及“提振消费”工作,相关提案达51件,提出政策建议150余条。

在司法保障方面,《报告》指出,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解释和司法文件,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并开展专项行动打击消费领域违法犯罪。

此外,在消费市场活力激发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培育新消费场景。财政部等部委落实补贴政策,让消费者得到实惠。教育部针对校外培训问题开展“监管护苗”专项行动,排查消费风险,化解家长退费纠纷,切实保障了学生和家长的权益。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信息消费,改善农村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并加强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治理。公安部开展“昆仑2024”行动,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

《报告》指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召回大量缺陷汽车和消费品,完成监督抽检,下架封存召回问题食品,并开展专项行动打击“特供酒”和消费欺诈行为。全国消协组织围绕“激发消费活力”主题,受理大量消费者投诉,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8亿元。此外,各类行业组织也积极参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一老一小”消费侵权问题突出

《报告》指出,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面临多方面问题,其中“一老一小”消费重点侵权问题需持续跟进治理。

在未成年人方面,沉迷网络导致的非理性消费问题亟待解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未成年人接触网络的机会增多,部分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直播等,出现高额充值、打赏等非理性消费行为。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司法保护白皮书显示,由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所引发的游戏、直播充值、打赏退费纠纷案件逐年上升。2023年,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的未成年人起诉某一公司要求退还充值款项的网络服务合同纠纷为43件,而今年第一季度,以该公司为被告的立案申请就迅速增长至296件。涉案未成年人呈现低龄化趋势,8岁以下的占比11%,8至16岁占比77.3%,最小的当事人仅为4岁;涉案金额也不容小觑,最高达310万元,平均涉案数额8万余元。

儿童智能手表作为近年来儿童常用的电子产品,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信息安全问题突出,部分儿童智能手表存在隐私漏洞,可能导致孩子的个人信息泄露。另一方面,诱导消费现象较为普遍,一些智能手表通过内置游戏、应用等方式诱导孩子消费,家长却难以察觉。

婴幼儿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安全同样不容忽视。尽管报告未详细阐述,但从过往案例来看,婴幼儿奶粉质量、童装安全标准、婴儿车等用品的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直接关系到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2025年工作建议聚焦重点领域

针对当前问题,《报告》提出2025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建议。在大力提振消费的同时,要不断推进法律制度完善,优化消费环境。

尤其要加大“一老一小”消费维权力度。持续推进消费教育和维权宣传工作,提升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意识。对于未成年人消费问题,要进一步加强网络监管,规范网络游戏、直播等平台的经营行为,严格落实未成年人模式,限制未成年人的消费额度和时长。同时,家长和学校也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教育和消费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对于儿童智能手表等婴幼儿相关产品,要加强质量监管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保障婴幼儿的合法权益。

作者: 王军伟 编辑: 耿玥

新书打榜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