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北京8月8日电(记者 凌萌)8月的铜陵,暑气正浓。早上7时50分,枞阳县黄镇图书馆外,9岁的王梓阳背着书包蹦跳着往里走。目送着孩子的背影,外卖员杨女士跨上电动车匆匆开启了一天的配送行程:“把孩子交给暑托班,安全有保障,我跑单都更安心了!”
这所由共青团铜陵市委联合团枞阳县委开设的爱心暑托班,为杨女士这样的外卖员、快递员等新业态从业者子女打造了一座“爱心港湾”。教室内,志愿者正带着孩子们做科学小实验。这样的场景只是一个缩影。面对暑期不少家庭面临的“家长早出晚归、孩子无暇看护”的共性难题,各地共青团组织积极响应,开设暑托班服务点,课业辅导之外,红色教育、非遗文化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充实而有意义,更让忙碌在工作岗位上的父母少了份牵挂。
把托管班开在“最需要的地方”
7月初,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的爱心暑托班热火朝天地开启了招生。家有“二宝”的单亲妈妈陈倩第一时间就给孩子报了名。她的大宝9岁,小宝由年迈的母亲照管,这是她将孩子送进暑托班的第三年。“把孩子送进暑托班,我能安心上班,这里费用全免,给家庭减少了不少负担。”陈倩的话语里满是轻松,这份踏实,正是无数家庭的朴素期待。
今年暑期,铜陵全市11个暑托班服务点精准覆盖外卖员、快递员等新业态从业者、来铜就业创业人员、家庭困难职工等群体,近400个孩子在这里找到了暑期归宿。
像这样“贴民心”的点位,正在全国遍地开花。在海南,由海南团省委、省旅文厅等多部门联合开设的218个“爱心托管站”,如同星星般散落在城乡,缓解孩子们暑期“看护难”问题。
“假期一到,照看孩子就成了难题。要么让孩子待在家里,要么麻烦老人照顾。”家住海口市遵谭镇的家长梁红道出了许多双职工家庭的无奈。这个暑假,梁红再也不用在工作和带娃间发愁了,“爱心托管站”离家5分钟,下班后直接去站点接娃。数据显示,海南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占儿童总数的15%,城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年均增长8%。“爱心托管站”的出现,让这些家庭终于能卸下“看护焦虑”。
江苏无锡云林农贸市场内,云林街道把公益暑托班开进了农贸市场。(图源:交汇点新闻)
在江苏,暑托班网点如同密布的毛细血管,把服务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江苏无锡云林农贸市场内,为了解决暑假期间摊主们需要兼顾做生意和照看孩子的困扰,云林街道把公益暑托班开进了农贸市场,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与摊贩们的叫卖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习知识,还能体验扮演摊主、顾客、厨师角色的趣味。
摊主孙大姐一边整理着摊位上的蔬菜,一边感慨道:“从前放暑假孩子不是缩在摊位角落玩手机,就是在菜场里疯跑,现在可好了,孩子能在这里学知识、练本事,我们做生意心里也踏实多了。”她说着,脸上洋溢起笑容。
据了解,江苏省1133个乡镇街道开设2228个服务班点,其中1186个服务点直接服务新就业群体子女,1042个乡镇服务点直接服务农村留守儿童,服务覆盖全省91%的乡镇街道,将暑托班点办到需求多、资源少、公益力量弱的基层村居,缓解暑期看护难的燃眉之急。
从城市楼宇到乡村院落,这些温暖的“成长驿站”,正用最实在的方式,解决家长们的“揪心事”。
暑托班里端出一道道科技、文化“硬菜”!
在各级共青团的组织引领下,全国各地暑托班精心设计课程,从科技启蒙到文化浸润,从红色教育到素质拓展,暑托班的“菜单”越来越丰富,每一道“硬菜”都承载着“育人”的初心,让孩子们在假期里收获知识、增长见识、涵养品格。
7月初,上海778个小学生爱心暑托班正式开班,数万名小学生走进课堂。徐汇区“爱心暑托班”端出一道道科技“硬菜”:机器人编程、陀螺发射器、格斗机器人、3D打印笔……这些充满未来感的活动成为今年暑托班最亮眼的“新招牌”。
“我们不仅精心挑选了优质的场地资源,更在市区级课程的基础上,积极联动区域内党建工团单位、大院大所,引入科技、市政等领域的特色内容。”徐汇区田林街道团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这些精心设计的课程致力于引导孩子们在动手探索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在团队互动中结交伙伴。
暑托班课堂上,青少年与机器狗互动。(图源: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
在武汉市青少年宫暑托班课堂上,人形机器人同样引爆了科技热潮。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带来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等设备,为50余名小学生开设人工智能启蒙课。“我们从小猫小狗的特征识别入手设计课程,希望激发孩子对AI的兴趣。”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肖阳介绍道。看到人形机器人行走在课堂上,三年级学生马晨睿兴奋地说:“和机器人握手太有意思了,这里的每堂课都很好玩!”
各地暑托班的课程设计精彩纷呈,除了科技“硬菜”外,还汇聚了红色教育、非遗文化、国防教育、安全教育等多样元素,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假期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孝感市孝昌县新湖北党政军诞生地保护发展中心内,来自山区的孩子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透过一件件珍贵文物史料,聆听革命先辈的奋斗故事。一场场沉浸式红色教育课,让孩子们在历史场景中感悟初心使命。
在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孩子们跟着大学生志愿者制作甲骨文画。(受访者供图)
“小朋友们,这就是‘安’字在甲骨文中的书写形式,我们今天就来制作一幅甲骨文画……”在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孩子们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学习制作创意手工制品。志愿者们通过想象、仿写等方式引导学生辨识甲骨文,领悟甲骨文的形象美和意义美。
“共青团汤阴县委精心设置暑期公益课堂内容,不仅培养青少年的兴趣爱好,还注重将红色教育、手工创艺、体能拓展、安全教育等多元内容融入课堂,让青少年们在家门口就能度过一个安全又多彩的暑期时光。”共青团汤阴县委副书记张志正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小托管”撬动“大民生”
7月初,安徽师范大学大一学生周睿秀来到铜陵市枞阳县“国器学堂 不负所托”暑托班支教。班里近80名孩子涵盖幼儿园至小学阶段,一个月的相处中,孩子们的蜕变让她深切体会到托管班“育人”的重量。
她向未来网记者分享了10岁男孩小宇的故事:父母离异后,小宇随父亲生活。父亲的工作地离家很远,他长期缺乏陪伴。刚来时,他总是一个人待着,不与同学说话。但在暑托班的日子里,他慢慢变了——会主动跟着老师做物理小实验,课堂上也频频举手提问……小宇的转变让周睿秀真切感受到,暑托班不只是看护场所,更是用陪伴与引导浇灌孩子成长的土壤。
铜陵市枞阳县“国器学堂 不负所托”暑托班的孩子们在听消防员介绍消防车器材(受访者供图)
这样的改变正在各地上演。在安徽宿迁市志联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暑托班服务点,单亲儿童小溪曾因父亲忙碌无暇照顾他而封闭自我,志愿者用“尝牛奶新口味”的借口打开他的心扉,又通过“炒蛋课”“蒜苗种植”等活动让他逐渐开朗,这种“用专业传递爱”的理念,让志愿者不仅是看护者,更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
从“托管”到“育人”的跃迁,暑托班更成为撬动“大民生”的支点。不同于市场化托管机构,各地团组织开设的暑托班采用全免费的公益模式,切实为经济困难家庭、双职工家庭等减轻压力。
“托管班不仅不收钱,还教知识,这样的好事真是想都没想到。”一位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家长说。这份温暖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社会动能:外卖员不必为接孩子中途停单,双职工家庭无需因看护分心——家长们的“安心”,化作了社会生产力的“强心剂”。
武汉走马岭街“小候鸟”暑托班。(图源:青春湖北微信公众号)
共青团铜陵市委副书记蒋业军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暑托班以精准服务破解民生痛点,从“解决看护难”延伸至“服务大民生”,社会效应显著:一是缓解家庭焦虑,免费托管消除家长对孩子安全、费用及工作带娃平衡的三重担忧,提升幸福感;二是助力家长安心就业,保障新就业群体、来铜创业者等群体的工作专注度与收入稳定,为社会生产力注入动力;三是促进社会和谐,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协同”模式增强群众对城市治理的认同感,彰显城市温度,减少青少年无人照看的安全风险与社会隐患。
“暑托班精准聚焦民生痛点,有效延伸服务链条,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应。”南通团市委希望办负责人鲍炜补充道,暑托班保障困境青少年、留守儿童等群体,促进了教育公平与社会关爱。此外,还成为青年实践与社会力量整合的平台,在服务民生的同时,也锻炼了青年人才,弘扬了志愿精神,营造了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实现了“小托管”撬动“大民生”的综合效益。
目前,“爱心托管班”已被江苏、湖北、海南、重庆、宁夏等多地纷纷纳入省级民生实事项目,成为惠及民生的一大重要举措。从单个孩子眼里的光,到千万家庭的“小确幸”,再到城市发展的“大图景”,暑托班以“小托管”的切口,做深了“大民生”的文章。它用实践证明:民生无小事,每一份对成长的守护,都是对社会未来的托举。
07-24 09:52
08-11 14:10
08-08 10:57
08-08 14:21
07-04 13:38
08-09 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