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页 > 产经 > 正文

味蕾上的归乡行:江苏大学文学院“家乡寻味”小组的食光之旅

2025-02-07 16:39:35 来源: 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寒风轻拂,寒假悄然降临,江苏大学文学院“家乡寻味”小组的成员们,怀揣着对家乡美食的炽热向往,奔赴一场与家乡风味的温暖之约。他们带着探索的目光,穿梭在江苏的街头巷尾,用舌尖品味着家乡的记忆,用心感受着美食背后的脉脉温情,为传承家乡饮食文化书写了一段段温馨而动人的篇章。

常熟蒸菜:亲手烹饪的家的味道

在满是江南古韵的常熟,小组成员何静悦满心期待地开启了复刻家乡经典——常熟蒸菜的奇妙之旅。她一大早就钻进热闹非凡的菜市场,眼睛里闪着光,精心挑选着每一样食材。新鲜得泛着油光的五花肉、圆润饱满的蛋饺、脆生生的笋片、嫩绿欲滴的青菜……每一样食材在她手中都像是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承载着对家乡味道的深深眷恋。

回到家中,何静悦迅速系上围裙,瞬间化身为一位胸有成竹的大厨。她轻轻拿起五花肉,手起刀落,将其切成薄如蝉翼的肉片,每一片都在灯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她小心翼翼地将肉片整齐地码放在碗底,就像在搭建一座梦幻的美食城堡。紧接着,金黄油亮的蛋饺被她轻轻摆放上去,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座城堡之上。随后,鲜嫩的笋片、肥而不腻的走油肉、翠绿的青菜等食材,在她的巧手下,层层堆叠,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美食画卷。每一种食材都相互交织、彼此交融,在时间与温度的魔法下,一场味蕾的狂欢即将拉开帷幕。

何静悦满怀期待地将准备好的食材放入蒸笼,眼睛紧紧盯着,一刻也舍不得离开。随着时间的推移,蒸笼中渐渐弥漫出一股浓郁醇厚的香气,那是家的味道,是记忆深处最温暖的味道。终于,她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缓缓揭开蒸笼的盖子,一股热气裹挟着香气扑面而来,瞬间弥漫了整个房间。她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放入口中,五花肉的软糯、蛋饺的鲜嫩、笋片的清甜、青菜的爽口,各种味道在舌尖上欢快地跳跃、交融,奏响了一曲和谐美妙的美味交响曲。“这是我亲手做的常熟蒸菜,每一口都饱含着家的温暖和回忆。以前总是吃长辈做的,这次自己动手,才真正明白了这道菜背后的深情厚意。它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我和家乡之间紧密相连的情感纽带。”何静悦感慨万分,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

图为江苏大学文学院“家乡寻味”小组成员何静悦在家中制作常熟蒸菜。何静悦 供图

昆山奥灶面:舌尖上的江南雅韵

在温婉秀丽的昆山,小组成员唐艺庭循着阵阵诱人的面香,一头扎进了一家人气爆棚的面馆。刚一进门,那浓郁醇厚的香气便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她的味蕾,让她瞬间食欲大增。昆山奥灶面,作为昆山的美食名片,凭借其独特的配方和精湛的制作工艺,闻名遐迩,承载着昆山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唐艺庭饶有兴致地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观看师傅制作奥灶面的全过程。只见师傅先将精心熬制的汤底倒入锅中,大火瞬间将其煮沸。这汤底可是奥灶面的灵魂所在,选用新鲜的鱼、肉、骨头等食材,经过数小时的慢火炖煮,汤汁变得浓稠红亮,香气扑鼻。随后,师傅利落地抓起一把细白爽滑的面条,放入沸水中快速焯烫,待面条熟透后,迅速捞起,放入碗中。紧接着,师傅熟练地在面条上铺上鲜嫩的爆鱼、肥而不腻的焖肉、翠绿的青菜等浇头,最后再浇上一勺滚烫的汤底,一碗色香味俱佳的奥灶面便呈现在眼前。

唐艺庭轻轻挑起一筷子面条,放入口中细细品味。面条爽滑劲道,充分吸收了汤底的鲜美,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香气。爆鱼外酥里嫩,鱼肉鲜嫩多汁;焖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青菜则为整碗面增添了一份清新爽口的口感。各种食材相互搭配,相得益彰,在舌尖上演绎出一场美妙绝伦的味觉盛宴。在与店主的交谈中,唐艺庭了解到,奥灶面的制作工艺传承了数百年,每一代师傅都严格遵循传统的制作方法,不断精益求精,才让这道美食的独特风味得以流传至今。“昆山奥灶面可不只是一碗面,它是昆山历史文化的生动缩影,是江南水乡的一张亮丽美食名片。它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昆山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唐艺庭满脸赞叹地说道。

图为江苏大学文学院“家乡寻味”小组成员唐艺庭在昆山面馆拍摄的奥灶面。唐艺庭 供图

无锡蛋饺:甜咸于舌尖上交汇

无锡蛋饺是过年必备的传统食物之一,与肉酿面筋、百叶包齐名。因其皮薄馅多,鲜甜可口深入人心。又因它长得像元宝,有取好彩头之意。

它的做法简单易操,因此常作为家常菜出现在餐桌上。将前夹肉剁成末,在剁好的肉末中放入适量食盐、生粉、生抽、料酒,之后搅拌均匀。切适量姜末、葱花放进肉末中继续搅拌,之后加入适量清水搅拌直至肉开始有粘性。在碗中打入数个鸡蛋,(可以选用的是土鸡蛋,颜色比一般的鸡蛋更加金黄)加入适量菜籽油,将鸡蛋搅拌均匀。先取适量鸡蛋液润锅,可以让蛋皮做得更加均匀,然后开始取蛋液做蛋饺皮。在成型的蛋皮上开始放适量的猪肉馅,放好之后再将蛋皮对叠,一个个像金元宝一样的蛋饺便完成了,下锅蒸熟即可食用。

图为江苏大学文学院“家乡寻味”小组成员陈思怡自制拍摄的无锡蛋饺

苏式‌梅花糕:江南糕点集大成者

苏式‌梅花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最初名为“梅花饼”,因其形状似梅花而得名‌。时过境迁,梅花糕不断适应口味及审美意趣的发展变化,逐渐成为江南美食的代表之一。梅花糕的制作工艺讲究,主要包括选料、和面、模压、烘烤和装饰等步骤。选用的原料包括上等糯米粉、糖和桂花等,以确保糕点的甜糯酥烂。烘烤后的梅花糕表面金黄,内里烂熟,再撒上桂花等装饰物,增加了其美观度和口感。因江南多嗜,故广受喜爱。

图为江苏大学文学院“家乡寻味”小组成员在苏州拍摄

除了常熟蒸菜,昆山奥灶面,苏式梅花糕以及无锡蛋饺,小组成员们还在盐城邂逅了那充满烟火气的鸡蛋饼。早餐摊前,摊主手法娴熟地将面糊均匀地摊在铁板上,宛如一位艺术家在创作一幅流动的画卷。紧接着,磕入鸡蛋,蛋液迅速在面糊上散开,像是为这幅画卷添上了一抹绚丽的色彩。撒上葱花、香菜,再加上薄脆、油条等配菜,一份简单而又美味的盐城鸡蛋饼便新鲜出炉了,它是盐城人清晨活力的源泉,是平凡日子里的小确幸。

此次“家乡寻味”寒假实践活动,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为小组成员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家乡美食文化深处的大门。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这些家乡美食,不仅仅是满足味蕾的佳肴,更是地域文化的鲜活载体,是连接游子与家乡的情感纽带。小组成员们纷纷表示,将用手中的笔、镜头,将家乡的美食文化记录下来,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江苏各地的特色美食,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讯员:黄思洁、张吴优)

作者: 编辑: 未来网新闻瞿凯侠
声明:本文为广告信息,内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新春走基层

01-15 14:38

奋斗者笔记

11-15 11:41

中国少年说

10-14 17:53

新书打榜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