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4月25日电(记者 陈美瑶)“我们希望用舞台打开孩子对农耕文明的认知,让他们感受生命成长的力量。”4月18日至19日晚,由西安儿童艺术剧院倾力打造的原创亲子舞台剧《爷爷的水稻田》在广州蓓蕾剧院火热上演。这部以农耕文明为核心、致敬袁隆平院士的儿童剧,通过诗意的舞台语言和沉浸式互动体验,带领大小观众走进田野,触摸泥土的温度,感受“一粥一饭”背后的生命力量。
《爷爷的水稻田》以祖孙三代人守护稻田的时空穿越为主线,将袁隆平院士“禾下乘凉梦”化作舞台上的星光,让观众在70分钟里完成了一场关于土地、生命与传承的灵魂叩问。剧中,爷爷带着孩子们从陕西出发,穿越秦岭隧道、长江流域,前往杭州参加纪念袁隆平的音乐会。旅途中,他们宿山林、寻野稻,在篝火旁聆听祖辈与水稻的不解之缘:年轻的爷爷曾向往城市繁华,在饥荒年代护送粮车时目睹乡亲们期盼的眼神,幡然醒悟“粮食不仅是老百姓的命,更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毅然与乡亲们“饿着肚子把种子留给明天”。
该剧广州首演正值谷雨节气,布谷鸟的歌声唤醒了沉睡的泥土,主创团队以“雨生百谷”的意象呼应源远流长的华夏农耕智慧。在谷雨润泽万物的时节,带领孩子们走进一场充满蛙鸣、稻香与童趣的自然之旅:看嫩芽如何踮起脚尖触碰雨露,让小手触摸泥土的温度。
作为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舞台剧《爷爷的水稻田》与袁隆平院士亲笔题名的“爷爷的水稻田”科普体验与文学艺术公益项目同名。该剧突破传统儿童剧的创作边界,创新加入台上与台下的互动环节,让小观众化身“小农人”,为试验田授粉、为驱赶害虫的“绿巨蛙”呐喊助威。舞台设计巧妙融合多媒体与实体布景,时而置身金黄的稻田,卷起裤脚与角色共插秧苗;时而穿越至远古,随祖先跳起粗犷的茅古斯舞;时而又置身音乐会现场,为无名耕作英雄挥舞荧光棒,让观众身临其境。
“这部剧是一把钥匙,既解开‘米从何来’的疑问,更点燃守护土地、珍爱粮食的信念。”这是导演赵淼希望《爷爷的水稻条》可以带给孩子们的。就像剧中沉迷元宇宙的都市男孩,在插秧比赛中读懂了“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的哲理,那个总把“外卖半小时就到”挂在嘴边的女孩,因为目睹虚拟蝗灾第一次为粮食落泪……剧中角色的成长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场的小观众们,让孩子们读懂了“盘中餐”的来之不易。剧终灯光亮起时,孩子们争相触摸舞台上“真实的稻穗”,散场时小女孩追着工作人员问“明天还能来种田吗”。
在粮食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爷爷的水稻田》不仅是一部儿童剧,更是一封写给未来的家书。剧中“星稻田”纪念碑与“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宣言,更成为连接科学精神与艺术表达的桥梁。今年3月初,联合国《2025年全球展望》报告的警示——全球3.43亿人面临粮食危机,更凸显这一创作主题的现实意义。3月底,“爷爷的水稻田”水稻守护志愿者们曾赴长沙开展清明节袁隆平纪念活动。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科学理念,让无数中国人捧起了稻香四溢的“金饭碗”,也激励着许多年轻人,从守护水稻一生的参与者,成为一生守护水稻的志愿者。
11-15 11:41
11-15 11:41
02-27 16:16
10-14 17:53
04-24 17:01
04-24 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