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欢迎中国女排第52次回娘家!”走进福建漳州体育训练基地,中国少年报的小记者们一眼就看到了挂在中国女排腾飞馆上的醒目横幅。
刚刚结束2025世界女排联赛的中国女排,正在这里备战即将在泰国举行的世界女排锦标赛。
体育宣传周,快跟小记者们一起走进“世界冠军摇篮”——漳州“女排基地”,听听女排传奇背后的故事!
小记者们和中国女排队员在一起
直击女排训练第一现场
刚到训练场门口,小记者们就听到了“啪啪”的击球声,原来是新一届中国女排队员们正在进行分组对抗训练。能现场观摩女排训练的机会太难得了,小记者们一个个聚精会神,生怕错过每一个击球瞬间。
一个精彩的飞扑救球,接上一个二传快攻,再是一记斜线扣杀——得分!一串串默契的配合,小记者们看得目不暇接,在心中暗暗叫好。
女排运动员们的专业性和精气神在一场训练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她们身后,“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 此时不搏 更待何时”的标语闪闪发光。
在训练休息的间隙,小记者们幸运地见到了杨昊教练和王梦洁、龚翔宇两位女排队员。
采访女排队员王梦洁(左一)
“排球是一项团体运动,队员之间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请问新队员和老队员之间,是怎样快速培养默契的呢?”交流过程中,小记者们向自由人位置的王梦洁姐姐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今年我们有一些新的队员加入,大家的年龄差距也比之前要大。所以刚见面的时候,我们就会先从大家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始彼此熟悉,再将这种熟悉延展到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帮助我们更好培养出默契。”王梦洁姐姐笑着解答道。
采访女排队员龚翔宇(左一)
队长龚翔宇姐姐则给小记者们讲起了自己记忆最为深刻的一场比赛——2019年女排世界杯。当时,中国女排以11连胜的成绩取得了冠军。
“那次比赛是在国庆前夕,我们全队用拼搏和努力为祖国献上了最好的生日礼物。”龚翔宇姐姐说道。
中国女排助理教练杨昊(居中) 建议小朋友学习排球从培养兴趣开始
中国女排助理教练杨昊还给小记者们分享了学习排球的小建议:“小朋友想学习排球,要从培养兴趣开始。排球项目是最讲究集体配合的,要先培养对排球的兴趣、培养排球最需要的团队意识。”
女排“娘家”为何在漳州
漳州体育训练基地为什么被称为女排的“娘家”呢?小记者们在漳州中国女排精神展示馆找到了答案。
讲解员鲍艳(右二)带领小记者们参观
“看,这就是当年竹棚馆的样子。1972年,中国第一次排球大集训正是在这里进行的。”小记者们纷纷围到竹棚馆微缩模型前,听讲解员鲍艳讲述中国女排的腾飞之始。
竹棚馆微缩模型
当年的训练条件非常艰苦。由于经费有限,竹棚馆的主体是用漳州盛产的毛竹搭建的,地面是以细沙、白灰、红土混合后夯实的。馆里没有空调、电扇,女排姑娘们在泥地上“滚上一身泥,磨掉几层皮”。这种艰苦奋斗的训练风气下形成的“竹棚精神”,正是如今“女排精神”的起源。
采访展示馆社教部主任黄专楠(左一)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五连冠”队伍,从下滑起伏到重振旗鼓再现辉煌。一件件展品、一座座奖杯,无不向小记者们诉说着“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正是在一代代女排姑娘们的拼搏中不断延续与传承的。”展示馆社教部主任黄专楠告诉大家。小记者宋妮珂感叹:“女排精神告诉我,胜利属于永不放弃的人。每一次拼搏,都是对女排精神最好的诠释!”如今,每逢大赛前夕,中国女排仍然会回到当年起步的“福地”——漳州进行集训。
在训练基地内,小记者们看到了1986年修建的女排宿舍“冠军楼”,也参观了如今配备有高原模拟训练系统、反重力跑步机、综合物理治疗仪等现代化理疗设备的女排公寓;了解了曾经炎热艰苦的竹棚馆,也看到了如今明亮宽敞的训练馆……作为女排“娘家”的漳州,一直在用最大的努力与热情助力中国女排一次次腾飞。
一起来打排球吧
在训练基地的对面,有一座高高的纪念碑——“中国女排三连冠”纪念碑。三根立柱托起一个排球,庆祝中国女排在1981年世界杯、1982年世锦赛和1984年奥运会比赛中夺得冠军。
这是漳州的地标性建筑,被漳州人民亲切地称为“定风珠”。
“中国女排三连冠”纪念碑
对排球的热情,充盈着整座城市,不少人从小学就开始接触排球运动。在训练基地,小记者们还见到了一批与他们同龄的排球小队员。
排球小队员们在热身
“加油,嘿!加油,嘿!”基地中,排球小队员们正在进行暑期训练。他们来自漳州市的各个小学,最小的只有8岁,由漳州市重点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选拔出来参加定期的排球训练。
瞧,小记者们和排球小队员们一起,体验了垫球、抛接球等基础的排球动作,小队员们还给小记者们分享了许多他们的练球小“秘密”。
小记者们体验排球运动
来自闽南师大附小的林若馨告诉小记者,她的偶像是女排主攻庄宇珊姐姐。“她扣球和传球的技术特别好,而且她也是漳州人。我会向她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争取未来也成为一名女排运动员。”
采访排球小队员(左一)
离开训练基地时,小记者陈雨辰在中国女排腾飞馆旁发现了一块石碑,正面刻着“夺冠”,背面则是“拼搏”。
“女排夺冠的背后是拼搏!”陈雨辰这样说道。这句话道出了女排精神的真谛。
体育强国的建设,离不开一代代体育人的拼搏,更离不开全民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与支持。“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将激励更多人不断前行。
中国女排腾飞馆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 苏畅 魏金宇 王刘威 翟兴辰
参与本次采访报道的《中国少年报》小记者 吴恩琪 刘恩瑶 周奕忻 傅语晨 曾梓灵 陈雨辰 姚芷琪 宋妮珂 叶锦安 余禄元
07-24 09:52
08-09 15:22
08-08 10:57
08-08 14:21
07-04 13:38
08-09 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