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读的新闻故事

【给孩子们讲讲“一带一路”】⑥以“文”会友,我们都做了啥

摘要:大家知道吗?古丝绸之路除了发展商品贸易,还肩负着文化交流的使命。习近平主席也曾提出,要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今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最新信息,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关注新闻是我们和孩子共同的必修课。未来网特别推出了 【给孩子读的新闻故事】系列栏目 ,用“童言童语”讲述新闻故事,力求让大家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提高思辨能力、打破认知固化;拓展课外知识、积累写作素材。  

为了庆祝“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我们推出 给孩子们讲讲 “一带一路”系列 ,在给孩子讲“一带一路”倡议时,如何讲好“一带一路”关乎世界未来的故事,如何用儿童的眼光看问题。未来的孩子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力军和建设者,更应该是受益者和践行者。

第六期: 以“文”会友,我们都做了啥

大家知道吗?古丝绸之路除了发展商品贸易,还肩负着文化交流的使命。习近平主席也曾提出,要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其实,不管是古丝绸之路,还是新时代的“一带一路”,文明交流,都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呢。

图源:中新网

提到古丝绸之路,就不得不提两个人,一个是两次出使西域、开通大道的“开拓者”张骞,另一个是玄奘,就是我们熟悉的《西游记》里唐僧的现实原型。别看唐僧在《西游记》里有徒弟保护,还有坐骑白龙马,现实中他可是个“孤勇者”。每一步都很艰难,这条取经路他足足走了十七年,但他带回的文化成果影响了后世千百年。鲁迅称他是“舍身求法的人”,梁启超盛赞他是“千古一人”,唐太宗高度评价他为“法门之领袖”。用一句大家熟悉的歌词来说,玄奘吹过张骞吹过的风,也算是相拥。他们都是文明的使者,让中华文化“一路向西”,穿过漫天黄沙,完成了艰难的交流与互鉴。

图源: 新华社

从古至今,我们都是一个重视文明的国度。明朝有一个叫高明的大孝子,在他的《琵琶记·高堂称寿》中说,“抱经济之奇才,当文明之盛世。”近代大作家鲁迅在《准风月谈·抄靶子》中写,“中国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国度。”我们的文明因子体现在我们的文学里、艺术里、教育里、科学里。

图源:新华社

大家注意,文明的延续从来都是在交流互鉴中实现的,封闭的孤芳自赏的态度,只会让文明枯萎。习近平主席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这么多年来,我们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其实也已经成为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先行者和示范者了。

图源:央视新闻

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未来我们有更多行动。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的“支持民间交往”行动包括,中方将举办“良渚论坛”,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同时在已经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艺术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联盟的基础上,成立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等。可以想象,借助共建“一带一路”这个平台,中华文化将更好地走向世界,文明的交流熔融也将达到一个新阶段。而且,这种全方位的文明交流,展现的也是我们的文化自信,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有着足够的承载力和包容力。

图源:新华社

不过,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当下的世界,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文明冲突。就像大家与朋友相处,肯定也偶尔会有观念上的冲突。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彼此包容,取长补短,我们才能共同成长,才会更有力量。其实,国家之间也一样,有不同的文明、多元的文化,我想,一直能做好朋友的办法就是大家都愿意求同存异吧。我们中华文明向来讲究睦邻友好、协和万邦,这就是我们朋友圈越来越大、同行者越来越多的原因。儒家经典《礼记·乐记》提出“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就是说,音乐的作用是协调,而礼的作用是区别,“同”能让人们互相亲爱,“异”则让人互相尊敬。

大家知道,这个星球上,每一片孕育灿烂文明的土地,都有悠扬的旋律传唱至今。如今,人们也用音乐传递“一带一路”的相通情感,也用脚步丈量丝绸之路的多元文明。当歌声流转,朋友相聚,心与心融合,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奔向幸福,奔向未来。

说到这里,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是文明人,争做文明人,成为“一带一路”朋友圈里的一个个文明使者,唱响文明之歌,大步奔向未来。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大家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也要积极为共建“一带一路”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哦。

策划:李玥 姚凌

撰文:含章爸爸

温馨提示

 

来源:未来网

凡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他处,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来源:未来网 编辑:徐静 作者:
2024-10-08
QQ0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