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14年抗战岁月中,广大少年儿童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党的领导下, 广大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儿童团组织,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等青年组织,受党的委托,直接领导抗日儿童团及其儿童组织的工作。除抗日根据地外,大后方的少年儿童在党的领导下,也纷纷组织起来开展活动,同样是宣传抗日的一支重要力量。
今天的少年儿童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了解抗战时期少年儿童的故事,学习他们爱国奉献的精神,对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开设《抗战中的少年儿童红色故事辑》专栏,聚焦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儿童团和少年儿童,通过提供相关历史资料、经典故事及探究星火如何代代传承,帮助少先队辅导员更好地给少年儿童讲好抗战历史和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1937年,在民族存亡危难之际,上海的一群少年儿童在经历了炮火的磨难和亲人的生离死别后,在党的领导下,成立孩子剧团,以戏剧、歌声为抗日武器,积极宣传抗日救亡。他们从上海出发,一路走一路演,边走边壮大,长途跋涉抵达武汉、重庆等地,进行抗日宣传,体现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被誉为“诞生在抗日战争血泊中的一朵奇花”。
历史回顾
抗战血火中的孩子剧团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沪东区临青学校的部分中小学生在老师带领下,逃难进了法租界的难民收容所。他们不愿意当亡国奴,在校长和老师的启发教育下,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他们的行动受到上海地下党的重视,后经党的同意,决定以临青学校为基础,吸收另一部分难童,于1937年9月3日,正式成立孩子剧团。
他们在《孩子剧团宣言》中写道:“我们是一群流浪儿,我们是一群不愿跟着爸爸妈妈逃难享福的孩子……我们知道,我们不能上前线去同鬼子拼,不能做大规模的事情,我们只有以我们的力量团结起来,以过去所爱好的工作为国家服务,为民族尽力。”
孩子剧团团歌
词/吴新稼 曲/郭映艇
我们生长在苦难里,
我们成长在炮火下。
不怕没有先生,
不去留恋爹娘,
凭着我们自己,
努力学习努力干。
孩子们,站起来!
孩子们,站起来!
在这抗战的大时代,
创造出我们的新世界!
孩子剧团成立以后,剧团团员们每天都到学校、工厂、街道、码头、医院或难民收容所演出,鼓舞人们团结战斗。周恩来同志听说组织孩子剧团的消息后激动地说:“好啊,这些孩子的抗日精神,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希望啊!”他特意指示中共上海地下党,要好好关心和帮助孩子剧团。
孩子剧团表演剧目《农村曲》剧照
1937年11月,上海成为“孤岛”后,孩子剧团一行22人,最大的19岁,最小的只有9岁,带着仅有的300多元路费,分5批撤离上海。他们辗转跋涉千里,穿过火线,受尽苦难,一边进行抗日宣传,一边走路,历时50多天,于1938年1月到达武汉。
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他们见到了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领导同志。周恩来鼓励孩子们一手打倒日本强盗,一手创造新中国。党的关怀,给了孩子剧团团员们无穷的力量。
孩子剧团抵达武汉
在武汉,孩子剧团积极参加抗日一周年宣传活动,和七七少年剧团、抗战少年读者会、中国儿童救济会等十多个儿童团体,一起举办星期座谈会,谈抗战形势,布置工作,教唱革命歌曲,排演节目,动员中小学生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积极投入到“保卫大武汉”的斗争之中。
孩子剧团在汉口青年会举行公演,演出新编的《帮助咱们的游击队》《街头》等儿童剧。他们还到工厂、学校、保育院演出,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许多小朋友来入团,队伍一天天地扩大了。
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孩子剧团撤离武汉,经长沙、桂林到达重庆,并同其他儿童团体联合开展重庆儿童的抗日运动。
他们在重庆举办公演、儿童歌咏大会及儿童节等活动,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去,给农民、工人演戏,向工农群众学习。他们还到小学帮助建立抗日宣传队,并组织重庆各儿童抗日团体举办星期座谈会,讨论、协调各团体的活动,以保证抗日宣传工作更加深入开展。当时,团员已发展到60多人。
不久,孩子剧团分赴川东、川西、川南、川北18个县市宣传抗日,历时半年。剧团团员们在做了大量工作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他们学会了用当地人喜闻乐见的打金钱板、耍连箫、唱山歌等形式演唱。
皖南事变后,孩子剧团按照党的指示,积极宣传党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
1941年,孩子剧团在重庆公演了大型儿童剧《乐园进行曲》和《猴儿大王》。这两部儿童剧不仅在内容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抗战和民主的要求,在儿童戏剧艺术上也有一定的创造,达到了新的水平,赢得了重庆戏剧界、新闻界和青少年的称赞。
1942年9月,根据周恩来同志“隐蔽精干,积蓄力量”的指示,党组织及时把孩子剧团的骨干和大部分团员撤出了重庆,有的送到了延安、东江纵队,有的转移到了其他抗日团体,有的送进了学校读书。至此,党领导下的孩子剧团奋战了5年,胜利完成了历史使命。
(以上部分内容摘自《中国少年先锋队大全》《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史话》)
星火代代传
20世纪80年代,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小学接过孩子剧团的旗帜,带领一代代少先队员传承孩子剧团精神。
学校师生克服重重困难,抢救性地搜集关于孩子剧团的书籍、照片、实物等历史史料300多件。学校修建了“抗战奇花”孩子剧团陈列馆,并常年免费对外开放。这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建在校园内的孩子剧团陈列馆。
学校还修建了孩子广场、孩子剧团浮雕和孩子剧场等,打造直观生动的“实景思政课堂”。如今,学校的孩子剧团系列场馆已经成为当地红色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被武汉市委授牌“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孩子剧团陈列馆开馆仪式
学校开发了相关校本课程,组织队员们定期开展红色寻访活动,拜访历史专家,收集史料,沉浸式体验党的光荣历史。每年“六一”等重要节日,学校还会邀请健在的孩子剧团老团员来到学校,给队员们讲述孩子剧团的故事。
2021年,学校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艺术教育、戏剧教育结合起来,由少先队员出演、学校制作的青少年党史教育大型原创儿童剧《孩子剧团》在武汉琴台大剧院公演。
儿童剧《孩子剧团》剧照
2023年,由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和学校师生共同创作演出的沉浸式实景剧《“孩子剧团”带你回到1938》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首演。孩子剧团的精神在红色演绎中延续。
实景剧《“孩子剧团”带你回到1938》剧照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学校将继续讲述孩子剧团的故事,传承孩子剧团的精神,让其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强调,要“深植红色基因的种子”。抗战时期的少年儿童组织正是最生动的教材,广大少先队辅导员可以以此为纽带,用“童言童语”给少先队员讲好党史、讲好少年英雄的故事,引导新时代少年儿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