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战题材儿童小说《芥园花铺》出版,再现战火中的童心之美和人性之光

    当孩童仰头问“为什么花还在开”,答案早已深埋泥土:因为土地记得每一粒种子的倔强,正如历史终将铭记人性的光芒。“我用儿童视角去讲述那段历史,让小读者能通过生动的故事,感受到先辈的英勇无畏和爱国情怀。”
    来源:北京日报

    书香润苗,笔墨开花!首届“中少杯”新时代青少年学生阅读交流展示活动佳作赏析②

    当笔尖流淌童真,当文字闪耀星光。2025年首届“中少杯”新时代青少年学生阅读交流展示活动优秀作品如约而至,这是一场属于青少年的文学盛会。 活动自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国各地文学少年的踊跃参与。他们以文字为媒,用写作、朗诵等多样形式描绘对世界的好奇、对梦想的追求。每一篇作品都闪耀着独特的思想火花,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 经过严格筛选,最终推选出部分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优秀作品。今天,经过我们特别策划,这些精彩佳作与广大读者见面啦。让我们共同走进孩子们用文字搭起的小天地,见证成长的力量吧!
    来源: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阅读经典《我如何度过夏天》

    酷夏已过,转眼即是八月末。站在暑假的尾巴上,全体小学生已经清楚地预料到开学以后必将面对的例行作文:《我如何度过夏天》。
    来源:中国少年文摘
  • 少先队员眼中的阅兵式:这一刻,我们为祖国骄傲!

    看完阅兵,我跟中队里的小伙伴说,以后我要更认真地学习,好好参加中队活动,像解放军叔叔阿姨一样勇敢、有纪律。
    来源:全国少工委

    这就是少年!从《中国少年报》走出的阅兵“观后感”,热血又温暖

    亲爱的小伙伴们,9月3日,我们一起通过《中国少年报》,观看了九三阅兵直播,那场面真是太壮观啦!
    来源:中国少年报

    1937年卢沟桥的那声枪响

    永定河畔,卢沟桥静卧百年,栏上石狮或怒目或远眺,既是建筑瑰宝,更是抗争丰碑。1937年7月7日深夜,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内去“搜查”,被中国驻军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奋起反抗,“卢沟桥事变”就这样爆发了。
    来源:未来网
  • 102岁抗战老战士江春太亲述:山炮弹爆炸离我不到十公尺

    102岁老战士的讲述里,藏着最动人的家国记忆 —— 生于1923年,自小尝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认定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五峰山上,他冒死接电话线时被日军盯上,炮弹爆炸不到十公尺,他滚进水沟,爬回阵地;在零下30度森林里,他和战友埋伏三天三夜......岁月模糊了硝烟,却磨不灭老战士的赤子心,这才是最该追的星!
    来源:未来网

    与董存瑞的时空对话:烽火中的新生

    董存瑞生于1929年,河北省怀来县人。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革命战士王平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当来自2025年存瑞中学的一名学生穿越时空在烽火中看到15岁的他,喊出那声“董存瑞同志”,时空变换,英雄听见未来的回响。
    来源:未来网

    红缨枪头:儿童团团长王璞,宁死不投降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展柜中,一枚红缨枪头静静陈列,它的背后,是14岁抗日小英雄王璞的动人事迹。80多年前的河北农村,11岁的王璞已是儿童团团长。他带着小伙伴们站岗放哨、严查路条,甚至曾机智截住特务,用稚嫩肩膀扛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来源:未来网
马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