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情绪消费”成热点 年轻人爱上“买快乐”

2025-04-14 18:21:16 来源: 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4月14日电(记者 王军伟)如今,一些释放焦虑情绪、提供情感陪伴的创新产品正受到市场青睐、消费者的追捧,“情绪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复旦发展研究院此前发布的《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提出“情价比消费”概念,即青年消费行为不仅考虑商品本身的性价比,还重视其所能带来的情绪价值。

专家指出,“情绪消费”的出现,是需求升级的结果,当物质条件日益丰富时,人们从关注基本生活需求逐步转向个性化、品质化、多元化需求。

“悦己消费”,更加注重情感共鸣

据了解,“情绪消费”是消费者受到情感驱动,因追求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慰藉而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行为。许多消费者偏爱轻体量小物,文创、盲盒、带有祝福语的香薰、印有心理安慰话语的手机壳等“情绪小物”受到市场欢迎。某电商平台梳理出体现消费潮流的“2024年度十大商品”,其中超过半数与情绪价值需求相关。

“人们日益关注心理健康,青睐情感类消费,尤其是让自己开心的‘悦己消费’。” 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管健表示,消费者对于“情绪消费”的实用性诉求不强,而是更看重商品所能提供的情绪价值和情感共鸣。

情绪价值消费需求增长,推动“谷子经济”走热

“谷子”是英文单词“goods(商品)”的谐音,泛指由漫画、动画、游戏等领域版权作品衍生出来的周边产品,例如徽章、角色立牌、色纸、小挂件等。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达1689亿元,预计2029年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3089亿元。

“买‘谷子’的瞬间,幸福感堪比收到工资短信。”在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玩家社群中,盲盒、手办等产品不仅仅是玩具,还是社交媒介,帮助消费者从 “独乐乐”走向“众乐乐”。“娃妈”们会为“娃”化妆,置办衣服首饰等,并定期聚会,交换娃衣、拍摄照片、交流心得。

“情绪消费” 带来更多新场景、新业态

“情绪消费”正逐步重塑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也带来更多新场景、新业态。餐盘里放置干冰,再浇上水,顿时腾起一股“云雾”,这种“围炉冰茶”创造出的氛围感吸引着年轻消费者;在沉浸式餐厅,借助全息投影,餐桌上出现迷你人物种菜、选菜的动画,动画中烹饪完成后,现实中菜品同步上桌,裸眼3D小剧场式的新奇视觉体验迎合了年轻消费者的喜好;在许多景区,旅游消费从过往的 “烤肠、臭豆腐”转变成旅拍、新文创、互动演出等多元化消费。

一些“情绪产品”呈现出明显的数字化特征。在互联网上,不少丰富有趣的虚拟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情感慰藉。“树洞倾听” 帮助消费者释放负面情绪,“闲聊唠嗑”形成在线人际沟通渠道,“夸夸部落”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认同。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提出,近年来,出现了消费者为了获得某种情绪或情感的满足而消费付费的现象。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应跟踪关注这一趋势,加强质量管理,提升消费体验,鼓励消费热情,引导理性消费,并通过制度完善、裁判引领、社会监督等协同发力,加强对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人格尊严、情感寄托等精神利益的保护。

AI 技术打开了“情绪消费”新空间

近年来,“AI心理陪伴师”“AI情感咨询师”等AI产品逐渐走红。在这些 AI伴侣类应用中,有的主打情感陪伴,提供情绪价值;有的融入角色扮演元素,让用户与虚拟伴侣进行剧情互动。AI伴侣通过不断学习对话内容,深入了解用户的聊天风格、情绪变化,成为量身定制的好“搭子”。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亚认为,年轻人更倾向饭搭子、牌搭子、旅游搭子这种 “轻关系”,AI情感陪伴正是满足了年轻人的这种需求。但他也提醒,长期或过度的AI情感陪伴会造成“情感茧房”,让用户始终停留在心理舒适区,很可能成为“巨婴”。

业内专家指出,AI伴侣类应用可能存在隐私泄露、内容安全、消费陷阱和情感依赖等风险。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建议,建立 AI 陪伴等“情绪消费”相关产品的内容标准和审查机制,推动算法公开透明,降低其误导用户或滥用个人数据的风险。

作者: 王军伟 编辑: 高富灿

奋斗者笔记

11-15 11:41

中国少年说

10-14 17:53

新书打榜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