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北京7月18日电(记者 王军伟)“小朋友们,这就是‘安’字在甲骨文中的书写形式,我们今天就来制作一幅甲骨文画……”在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孩子们正跟着大学生志愿者,兴致勃勃地学习制作创意手工制品。暑期来临,双职工家庭和留守儿童的看护问题再度凸显,共青团汤阴县委持续开展的暑期公益课堂,为孩子们送上了一份安全又多彩的假期礼物,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收获知识与快乐。
创意课程:让暑期生活有“料”又有“味”
据了解,2025年汤阴县暑期公益课堂精心设置了手工创艺、钢琴合唱、体能拓展、口才主持四门课程,吸引了160余名青少年报名参与。“今年,我们继续呼应家长们对暑期公益课堂的支持,迭代升级课程内容,力求给孩子们最充实最有料的课程体验。”汤阴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人王泽介绍道。
在备受欢迎的手工创艺课上,志愿者老师充分立足当地地域特色,创新推出甲骨文超轻黏土画制作课程,旨在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课堂上,志愿者们先是通过想象、仿写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辨识甲骨文,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领悟甲骨文的形象美和意义美。随后,老师们详细讲解黏土塑形的基本技巧与色彩搭配知识,并展示生动案例,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创作兴趣。最后,鼓励孩子们根据甲骨文象形的特点,尽情发挥想象,制作属于自己的黏土创意画。
“孩子回家后特别开心,一个劲儿展示自己在课堂上制作的手工,我们做家长的也很欣慰孩子能有一个快乐充实的暑假。”家长赵璐的话语中满是满意与感激。
官方带娃:让志愿服务多“知”又多“彩”
为进一步深化“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及载体,共青团汤阴县委积极探索活动内容,以公益课堂为中心,融入“青”字号品牌活动,全力助推县域共青团工作提质升级。
“暑假安全记心中,结伴出去不独行;发现危险要提醒,坑塘河流要绕行。”公益课堂上,大学生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朗读起自编的防溺水知识儿歌,朗朗上口的旋律让安全知识深深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在公益课堂筹备初期,志愿者们就密切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精心编制了防溺亡知识宣讲专题内容,将预防未成年人溺亡“六不”“两会”“四知道”等知识巧妙融入课堂,切实提升青少年的自护意识。
此外,汤阴县还将沉浸式科技馆体验、“12355青春自护・平安暑期”、心理健康服务进村(社区)行动等活动融入公益课堂,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用“青心青力”全方位守护孩子们的快乐暑假。
青年助力:让社会实践走“心”又走“实”
近年来,聚焦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要求,共青团汤阴县委积极探索暑期公益课堂活动品牌,结合“返家乡”“扬帆计划”“向基层报道”等品牌活动契机,加强与高校大学生的联系,形成了“引-育-用”的品牌活动机制,让大学生社会实践真正走“心”又走“实”。
此次公益课堂招募的8名老师均为汤阴县大学生联盟成员,且所学专业均与开设课程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为课堂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就读于临沂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郑宝奇,是第一个报名公益课堂老师的大学生志愿者,她一直热心志愿服务活动。“看到招募老师公告的时候我就很感兴趣,既能发挥我的专业所长,又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的这个暑假和孩子们一样都很充实。”郑宝奇笑着说道。
下一步,共青团汤阴县委将持续挖掘县域平台资源,不断丰富并拓展青年“青”字号工作内容,持续打造暑期公益课堂活动品牌,引导青年的向心力、引领力、服务力不断提升,推动县域共青团工作走深走实,为更多青少年的成长保驾护航。
07-09 09:43
07-16 11:08
07-04 13:38
07-08 14:35
06-27 15:31
07-01 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