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9岁男童被塞后备厢事件引关注 律师解读背后法律问题与责任边界

2025-07-18 18:44:16 来源: 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7月18日电(记者 谢青)近日,“男孩与生父继母远行坐后备厢数小时”事件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多个相关话题词冲上微博热搜。

据媒体报道,该事件发生于2023年暑假期间,9岁男孩在一次家庭自驾游中蜷缩在汽车后备厢数小时,事件发酵后父母双方各执一词从而撕开监护权矛盾、未成年人虐待等多个争议点。法律专家指出,从法律层面来看,涉事生父继母的行为已触及多条法律边界。将9岁孩子置于后备厢这一缺乏安全保护的空间,使其安全处于“不特定危险状态”,已构成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侵害。

(视频截图)

司机行为涉嫌违法,既违交规也触未成年人保护红线

据9岁男孩澄澄(化名)的生母汪女士向媒体讲述,该事发生于2023年暑假,澄澄跟随其亲生父亲、继母、爷爷、奶奶一起从广东佛山驾车前往广西桂林旅游,由于车辆前排座位有限,便把儿子安排在后备厢里。

得知此事后,汪女士作为母亲非常生气。随后,在该事件引发公众关注后,澄澄的生父刘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确有孩子坐后备厢一事。但他告诉记者,并非让孩子全程待在后备厢中,“只有一两个小时的高速让孩子坐在了后备厢,其他都是坐在前排,就是挤了一点。”

刘先生解释称,出发前,曾征求过孩子的意见,若想一起去,车座位置有限,便不让爷爷奶奶同行;若同意坐后备厢,就把后备厢清空,只带一辆婴儿车。刘先生表示,“当时孩子是自愿的。”

将孩子放置在后备厢的危险驾驶行为,在交通安全法的执法实践中如何认定?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敏律师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解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机动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客运机动车不得违反规定载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公路载客汽车不得超过核定的载客人数,而且后备厢也不属于载人部位,该事件显然是超载状态。

此外,陈敏律师提到,该情形在司法实践中,首先交警通常会当场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宣传教育,要求现场整改,责令其对超员人员进行安全转运。其次,交警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车载客超额定人数百分之二十以上未达到百分之五十,对驾驶员予以罚款200元、记3分的处罚,并对后排乘客未系安全带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作为未成年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陈敏律师表示,父母不仅要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还要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不能触及未成年人保护红线。

抚养权变更后再维权,需加强监护人法律教育

“9岁男童被塞后备厢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后,舆论提出“一个孩子不能因为父母离婚,而遭到区别化对待。”据了解,澄澄的抚养权已在2024年变更至汪女士名下。

但未来网记者注意到,澄澄亲生父母的抚养争议仍处于白热化阶段。据汪女士对媒体表示,“抚养权变更后,对方拒绝交接资料和证件,导致孩子辍学数月”。并在今年6月针对孩子的健康权对孩子的亲生父亲及继母提起民事诉讼。而父亲张先生则曾经把汪女士告上法庭,称“打扰了他们的幸福生活”,要求赔偿。

陈敏律师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包括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但具体能否获得支持取决于生母的诉讼请求。“若主张赔偿损失,仅以‘坐后备厢’这一事实,在现有信息下很难得到法律支持”,这也提示民事维权需更充分的损害后果证据。

尽管事件引发热议,但律师强调这属于个案,不足以认定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存在系统性漏洞。不过,陈敏律师认为,个案仍为制度优化提供了思路。

针对类似风险,陈敏律师建议将 “严禁后备厢及其他非载人部位载人” 直接写入法律法规,而非仅以超载定性处罚,从立法层面强化警示效果。同时,加强监护人法律教育、完善未成年人安全监督机制等,也被认为是预防类似事件的重要方向。

作者: 谢青 编辑: 侯智

新书打榜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