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江苏大学“银龄守望”实践小队踏上凤阳县小岗村的土地,参与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小岗村专项社会实践活动首期开班式暨凤阳县小岗村第三届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在这片承载着中国农村改革记忆的热土上,小队开启了一场融合历史感悟与现实思考的实践之旅。
活动伊始,启动仪式在阳光下拉开帷幕。这不仅是实践活动的正式开篇,更像是一把钥匙,为小队成员打开了探寻小岗改革密码的大门,让大家对接下来的行程充满期待与向往。
图1为启动仪式即将开始
紧接着,专题报告《弘扬小岗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如期开讲。报告深刻阐释了小岗精神——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内核,以及“大包干”作为中国农村改革标志性起点的重大意义。那些突破旧有体制的勇气,在时代浪潮中不断激荡,让小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正需要这样无畏的闯劲,要将历史的经验融入当下发展的思考,使命感在每个人心中悄然扎根。
图2为实践小队成员正在认真听专题报告
图3为实践小队成员和主讲人的合照
午后,小队走进大包干纪念馆与沈浩纪念馆。大包干纪念馆内,旧物与史料静静诉说着“十八个红手印”背后的果敢,那是小岗人求变的决心;沈浩纪念馆中,沈浩扎根乡村的坚守与奉献,彰显出为群众谋福祉的担当。一帧帧画面、一件件实物,构成了先辈与楷模用行动书写的精神长卷,震撼着每一位成员,也让大家清晰感受到青年应有的责任重量。
图4为小队成员在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前的合照
随后,情景思政课《1978:十八个红手印》生动上演。演员们精准重现了当年秘密按下手印时的紧张与坚定,让成员们仿佛触摸到历史的温度。这并非简单的表演,而是让改革开篇“活”了起来,大家沉浸式感受小岗人敢闯敢试的气魄,也明白了这份精神为何能跨越岁月依旧熠熠生辉。
图5为情景思政课《1978:十八个红手印》的片段
夜幕降临,酒店一楼的会议室成为知识与思想再凝聚的阵地。第一会议室里,安财教授带领开展专题学习,从理论深度与专业视角,进一步梳理小岗实践对乡村振兴的启示,将白天的见闻与宏观政策、学术研究相串联,使成员们的认知更系统;第二会议室中,雷博士专注为大家解答实践活动中的疑问,让后续实践方向更清晰。这些交流,成为将实践感悟往深里走、往实里做的助推器。
图6为实践小队正在参与专题学习
培训结束后,小队与钱济民老师、雷松林博士展开访谈,思维的碰撞火花四溅。钱老师解读小岗精神的传承,让成员们懂得其如何在时代迭代中持续赋能乡村;雷博士从人才视角剖析小岗村医学养老体系现状,并协助联系卫生院院长,为小队后续深入调研医疗资源配置、养老服务需求等明确方向,让大家对小岗村医学养老体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明确了接下来的行动路径。
图7为实践小队成员正在与钱济民老师进行访谈
图8为实践小队成员正在与雷松林老师进行访谈
此次实践中,江苏大学“银龄守望”实践小队既深刻领悟了小岗精神的核心内涵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时代价值,也通过走访与访谈直面小岗村医疗养老领域“要人才缺人才”的困境——年轻人才因待遇、发展空间等问题“不愿来、留不住”。雷博士协助联系卫生院院长,为小队精准助力当地医疗养老发展奠定基础。从“十八个红手印”的敢闯敢试到沈浩扎根乡村的奉献,小岗精神是乡村振兴的灯塔,此次实践既是追寻精神根脉的“初心之旅”,更是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未来,小队将带着这份感悟,在医疗养老等领域贡献青春智慧,让改革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活力,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07-24 09:52
07-23 17:10
07-04 13:38
07-08 14:35
07-16 11:08
06-27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