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保护档案
最近,野猪闯进居民生活区,袭击居民并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频频发生,让大家开始重视人类与野猪的相处问题。
提到野猪,你可能感觉它们本应生活在大森林里,远离人类的生活区。在十几年前,确实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野猪在我国还是“三有”保护动物,是只能远观的“金猪”。
但从2023年6月开始,野猪就被正式从“三有”野生动物保护名录里剔除了。“金猪”褪下了高贵的外衣,回到了正常世界。
刺猬
狼
藏狐
小链接
“三有”保护动物名录:指有重要生态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的名录,包括刺猬、狼、藏狐等。
野猪怎么就成“三有”保护动物了
野猪跟家猪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家猪就是由野猪驯化来的,人们通过驯化野猪、饲养家猪,才有了源源不断的猪肉供应。
野猪成为“三有”保护动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些年,它们的数量太少了。这是为什么呢?
人类活动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座座房子在森林里、草原上冒出来,野猪的家变成了人类的聚居地。于是,它们只能另寻地方居住。慢慢地,草原和森林越来越少,野猪的栖息地越来越小,数量也逐渐减少。
更惨的是,野猪的猪鬃被人类盯上了。猪鬃是指猪颈部和背脊部的5厘米以上的硬毛,可以制作猪鬃刷。猪鬃刚韧富有弹性,不易变形,耐潮湿,不受冷热影响。每有一支鬃毛刷被制作出来,就有一只野猪秃了!
猪鬃刷
野猪还是农民伯伯的“宿敌”。因为野猪时常到田间啃食庄稼,甚至将庄稼连根拔起吃掉。吃饱了,它们还会在农田里打滚儿,压坏更多的庄稼苗。对农民伯伯来说,它们简直罪大恶极!于是,人们开始捕杀野猪,避免它们再来破坏庄稼,这就导致了野猪的数量进一步减少。
被野猪破坏过的农田
环境的改变
随着工厂变多,大量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中,大量污水被排放到河流中,野猪的生存环境被破坏。很多适应不了新环境的野猪撒手“猪”寰。久而久之,野猪的数量大大减少。
人类意识到野猪的数量越来越少,于是,就把它们保护起来。
为什么要保护野猪
野猪在生态系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野猪繁殖迅速、个头适中,所以,它是众多大型肉食野生动物的首选食物。保护野猪,可以维持大型肉食野生动物的数量,进而保护生态多样性。
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野猪怎么又不是“三有”保护动物了
长期以来,根据我国的动物保护政策,野猪摸不得、碰不得,更杀不得,农民伯伯只能用鞭炮将野猪从农田里吓跑,并不会伤害它们。同时,野猪的繁殖能力极强,通常一窝产崽4~12只,多的时候能达到20多只,一年还多次产崽。此外,人类的活动也导致野猪的天敌数量急剧下降。因此,近些年,野猪的数量疯长。
成群的野猪以及幼崽
及时调整保护措施
这两年,野猪的劣迹不断累积,各种伤人事件频频发生。保护野生动物固然重要,但是如果野生动物不断危害人类的安危,政策就要进行调整,与时俱进。最近,很多地方都发布了野猪追杀令,目的是在控制野猪的数量。
现在大家知道了吧,为什么野猪曾是“金猪”,如今却成为众矢之的。最后,希望野猪能回归正常的森林生活,不再与人类发生冲突。
编辑: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