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页 > 最新消息 > 正文

快来,刘诗利伯伯家的阅读分享会开始啦!

2025-07-18 08:18:08 来源: 中国少年报

编者的话:

我爱看书。四年级的时候,村小张老师跟我们讲:“‘深水养大鱼’。写文章就像养鱼,你们要多读书,写作文才容易用上。”这句话我印象很深。后来,他还给我们订了《中国少年报》,班上同学都盼着看,这可能是我对读书最早的兴趣。

同学们,这是河南濮阳农民伯伯刘诗利发表在7月11日《人民日报》上的一段文字。前不久,在工地打工的他因参加一次新书分享会,视频在网络走红。

那么,刘诗利伯伯和《中国少年报》之间有哪些故事?他读书的兴趣是如何被点燃的?读报和读书的关系到底是什么?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走近刘诗利,并从7月12日起推出融媒体系列报道“农民伯伯刘诗利与《中国少年报》”,欢迎大家关注。

“农民伯伯刘诗利与《中国少年报》”系列报道③

快来,刘诗利伯伯家的

阅读分享会开始啦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

刘毅敏 沈心仪 李杨

徐梓轩 杨泽霖

河南省濮阳市 濮阳县文留镇 银岗村农民刘诗利伯伯曾就读、任教的银岗小学,如今已因教育资源整合而停止办学。现在,银岗村的孩子们需要到邻近村庄或乡镇上学。平日里,银岗村很少能看见学龄儿童。只有到了节假日和寒暑假,那些外出求学的孩子们才会像归巢的小鸟一样,回到银岗村老家。这个炎炎夏日也不例外。

7月13日下午,刘诗利伯伯家,一场别样的阅读分享会开始了。参加这场分享会的人,是刘诗利伯伯和村里的3名学龄孩子。大家围坐在一起读报、聊天,说那些和阅读有关的事。

刘诗利伯伯和这3名孩子都不常在家、互相并不熟悉,但只要说出孩子家里长辈的名字,刘伯伯一下子就能对上号。所以,简单寒暄后,彼此就变得亲切起来,更何况刘伯伯爱阅读,孩子们也爱。

说说你喜欢的读物

聊起喜爱的书,濮阳市华东区第二中学的马紫薇眼睛亮晶晶的:“我最迷《西游记》啦!师徒四人闯过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让我知道了坚持和团结很可贵!”

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刘书泰是个不折不扣的“历史迷”,《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大部头”他都看过。他向大家推荐《史记》:“司马迁太了不起了!《史记》既有文学性又有历史性。我能从里面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还能发现历史的规律呢!”

刘诗利伯伯一边听孩子们分享一边思考,轮到他的时候,他郑重地说:“我想推荐《中国少年报》,这份报纸不管是小时候读还是长大了读,读了都有用。”刘伯伯还推荐了《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他说:“这些书编得规范又权威,好多难题都能靠它们解决!以前,我还总想,要是能把这两本字(词)典里面的字都背下来,该多了不得!”

阅读有烦恼?试试这样做

“读书虎头蛇尾,读不下去怎么办?”“总想刷手机,不爱看书怎么办?”……孩子们纷纷抛出了自己的阅读小烦恼。刘诗利伯伯分享了自己的经验:“要是没兴趣,就先看看新闻、看看手机放松一下,等有感觉了再回到书里,静下心,慢慢就会发现乐趣。其实,无论是看手机、电脑还是纸质书,都各有优点。视频有画面和声音,更直接,但网上的内容太零碎,想要更深入、系统地学习,还是要靠书籍。电子书相对便携,但纸质书更有益健康,关键是保持阅读的兴趣。”

孩子们听了刘伯伯的解答,感觉很有收获。刘诗利伯伯还说:“成功没有必然,努力则有希望。阅读是这样,很多事情也是这样——努力就会有希望,就会有收获。这句话是我走在路上看到的宣传语,对我很有启发,我想送给孩子们。”

阅读,无处不在

刘诗利伯伯说着质朴的河南方言,眼角深深的皱纹满是岁月痕迹:“当你有坚持阅读的习惯时,阅读就不再局限于书本、报纸。有时,一句宣传语、一个视频,甚至是商品上的标签、说明书等,都能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启发。有时,我会在看到某个场景或者经历某个事件时,突然想到曾经阅读过的文章,那时才明白其中的含义。”

年少不知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刘诗利伯伯的分享让孩子们对阅读有了新的思考。“刘姥爷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刘姥爷通过读书学习技术,他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也值得我们学习!”……

这场跨越近50岁年龄差的对话,不仅是一次阅读分享会,更是“诗书继世长”的悄然传承。这个书香与蝉鸣交织的夏日午后,说不定将刻进某个孩子的记忆,在未来变成种子破土发芽、长成茁壮的大树。

作者: 编辑: 高富灿

新书打榜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