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2025年8月6日上午,金色阳光洒满博士农场绿色的沃野,一座白色的现代化设施在田埂旁正式揭幕——位于北京怀柔区北房镇小辛庄村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农场(筹)在线气象土壤生态数字监测站建成启用。
这标志着博士农场的智慧农业示范区迈出关键一步,为农业科研与精准生产装上了全天候的“科技之眼”。
实时数据驱动,农田管理迈向精准网格化
这座监测站绝非普通气象设备,它集成了多参数环境传感器、高精度自动气象站及实时数据平台,可24小时连续捕捉:
田间小气候: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光照、降雨量、风速风向。
土壤墒情:将实时关注监测土壤的物理指标(温湿度、透气性、分散性、板结性等)、化学指标(盐度、有机质、大中微量元素、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含量)、生物学指标(根腐病、土传病、益生菌等),精准掌握土壤与作物根系健康状态。
生长视频监控采集:出苗、成长、开花、结果、灌溉、病虫害、施肥等数据实时无缝监控。
“它像为农田做CT扫描”,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何裕建教授现场演示平台时介绍,“除了常规指标,我们将引入更多的微观监测参数,包括研发某些专业参数传感器,比如农药残留、病原菌的传感器。并且,下一步力争数据精确网格化到田间,结合AI模型,我们能实时监测、预测农作物的生长健康状况包括病虫害风险,指导灌溉、施肥、预防与防治,可从亩精确到株,明显提质增效,保障食品产量和质量。博士农场将依托此站,深化智慧农业技术攻关,培养知农爱农新农人,为乡村振兴输出未来科技力量。”
青春扎根沃土,科技之光照亮乡村振兴路
怀柔区北房镇小辛庄村第一书记王硕高度评价校地合作模式:“博士农场是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的样板。这座数字哨兵提供的数据,未来将惠及周边千亩农田,为本地种植户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推动区域农业向“看数种田”转型。”
作为直接受益者,博士农场的工作人员难掩兴奋:“过去靠经验凭感觉,现在靠数据!监测站让农场管理有了智慧大脑。配合精准灌溉系统,能根据实时墒情自动启动,预计节水超30%,这就是科技带来的真金白银。”
创新劳动教育,触摸新时代农业科技新态势
看着参加研学活动的同学和朝气蓬勃的小朋友们,中国关工委教育中心北京成长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郭鹏赞叹:“博士农场模式将劳动教育和新质生产力充分结合,生物有机肥料和高产高质健康同向而行,应早日走向全国惠及更多的学子,让他们来共同分享现代科技助力新农业的意义感和价值感。”
博士农场技术助理杨庭,项目总监孙海波,在线气象土壤生态数字技术负责人丁继林等出席活动。
监测系统大屏幕上,跳跃的曲线与数字,无声讲述着科技与土地深度融合的新故事。这座矗立在田间的白色哨兵,正悄然改变着作物生长的节奏,也在肥沃的土壤中,埋下农业未来发展的希望之种。
07-24 09:52
07-23 17:10
07-04 13:38
08-02 18:48
07-16 11:08
07-08 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