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今年7月7日,在百团大战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对前来参观的青少年学生和纪念馆工作人员深情地说:“广大青少年生逢其时,要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伟大抗战精神如同不灭的星火,照亮亿万少年儿童成长之路。即日起,中国少年报·未来网以“我家的抗战先辈”为主题,推出全媒体报道,邀请抗战英烈、英模等的后代来讲述、追忆在那段峥嵘岁月中先辈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抗日救亡的英勇事迹,引领广大少年儿童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争做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张治中(1890-1969),原名本尧,字文白,安徽巢县(今巢湖)人,1949年加入民革。1949年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民革第二届中央常委,第三、四届中央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94年前,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对中华民族的入侵,面对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的血腥屠戮,虽然当时国内军阀割据,派系林立、混战不断,但仍有大批爱国志士奋起抵抗,不畏生死救民族于危亡,被誉为“和平将军”的张治中就是其中之一。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张治中将军的孙子张皓霆在接受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讲述了祖父张治中在那段峥嵘岁月中身先士卒抗击日寇的英勇往事……
两次参加“淞沪”抗战
张皓霆讲述,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者在上海方面挑起战火。一些浪人故意在大街上寻衅,先砸中国店铺并袭击警察,又火烧日资企业,日本海军陆战队则以“保护”侨民之名在上海租界进入临战状态。面对当时日本特务在上海寻衅滋事时,南京政府对日本领事提出的全部无理要求全接受,同意将有抗日激情的第十九路军从市区撤出。移防还未完成,28日夜间日本海军陆战队1000余人却在20辆装甲车掩护下冲出租界区,向十九路军发起进攻,史称“一·二八事变”。
“爷爷张治中当时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任职,对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行为十分愤慨。‘一·二八事变’发生后,在蒋介石召见我爷爷时,我爷爷便主动请缨参战,蒋介石便把临时组建的第五军交由我爷爷指挥,随后他奔赴上海。”张皓霆对记者说。
由于当时的一些原因,我爷爷率领的第五军当时是打着十九军的旗号参加的战斗。当时十九路军能够不顾南京政府的后撤命令进行英勇抵抗,受到上海民众自发支持,他们组织了义勇队、救护队、通信队、运输队踊跃支前,宋庆龄、何香凝等著名爱国领袖还亲赴战地慰问,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官兵斗志。
张治中将军在淞沪抗战指挥战斗
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受挫后,于当年2月中旬又发起疯狂进攻,十九路军和我爷爷的第5军在庙行进行反击,取得淞沪抗战中最大一次胜利。
到了3月初,日军凭借优势的火力和兵力,突破了中国军队的阵地,十九路军和我爷爷率领的第5军被迫向上海以西撤退。这一仗中国军队伤亡1.4万人,日军伤亡3100人,十分惨烈。“我爷爷打仗时总是身先士卒,有一次他的指挥部被日本鬼子包围,战斗非常激烈,爷爷当时的警卫连长在这场战斗中壮烈牺牲”张皓霆回忆。
张皓霆回忆,美、英出于自身在沪利益出面调停,1932年5月中日签订丧权辱国《上海停战协定》,但中国军队虽败犹荣,正如美国著名作家、在上海采访的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复始之旅》一书中所说:“上海一·二八之战对中国人民的思想产生了永久不可逆转的影响。它使中国许许多多青年人相信,如果全国团结一致进行爱国斗争,中国就是不可战胜的。”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国民政府任命我爷爷张治中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兼左翼军总司令,命令他率部在张华浜、川沙口等地与日军血战。但在国民党消极抗战思想指导下,从9月11日起,中国军队转攻势为守势。我爷爷因与蒋介石在军事指挥上发生冲突,于9月22日向大本营辞职。”张皓霆说。
为和平三到延安
1937年11月,我爷爷张治中调任湖南省主席,并兼任省保安司令,在任上时,爷爷积极向湖南群众宣传抗日救亡思想。1941年皖南事变后我爷爷向蒋介石上书,主张继续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抗日战争胜利后,我爷爷被任命为国民党政府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在此期间,我爷爷不顾个人风险营救了被盛世才囚禁于新疆的一批共产党员回延安。
张皓霆回忆道,爷爷张治中是蒋介石的心腹重臣,又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交谊深厚。“1925年我爷爷参加周恩来爷爷与邓颖超奶奶的婚礼,闹喜酒的时候把周爷爷都灌醉了。”张皓霆说。
我爷爷在黄埔军校期间,和周恩来中共几位党员的关系非常好,还曾一度申请加入中共,并密商于周恩来。但周回复说:“中共当然欢迎你入党,不过你的目标较大,两党曾有约,中共不吸收国民党高级干部入党,此时恐有不便,不如稍待适当时机为宜。但中共保证一定暗中支持你,使你的工作好做。”
“抗战胜利后,我爷爷为维护和促进国共合作曾三次到延安的经历,至今仍被传为佳话。毛主席说我爷爷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张皓霆说。
张皓霆介绍,蒋介石为了夺取抗战胜利果实,消灭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采纳了美国大使赫尔利的策略,给延安连续发了三封电报,虚意邀请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收到电报后,毛泽东权衡利弊,决定应蒋介石之邀,亲自去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毛泽东去重庆进行谈判的电报打乱了蒋介石原来的构想,蒋只好把假戏唱到底,便派我爷爷张治中和赫尔利先生到延安接毛泽东等中共代表团成员到重庆谈判。”张皓霆笑着说。
到达重庆后,我爷爷不但把家里的房子让给毛主席和代表团成员住,还特意派了警卫员营的一个手枪排保护他们的安全。我爷爷告诉周恩来,这个手枪排大部分是我老家人,靠得住!
谈判结束后,10月11日,毛主席又在我爷爷张治中陪同下安全地降落在延安东关机场。
1946年3月4日,作为“军事调停三人小组”(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成员之一,我爷爷作为和平使者为了国内和平、落实整编军队、恢复交通、停止国内战争,再次从绥远乘飞机抵延安。
赓续爱国精神
张皓霆目前已经退休多年,虽移居湖北,但作为民革宜昌市委祖统工作联络部副部长,他一直为宣传抗战精神、爱国精神四处奔走,每到一处,张皓霆除向大家讲述爷爷奋勇抗战的故事,还大力弘扬与党同心、爱国为民、精诚合作、敬业奉献等光荣传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张皓霆先生(中右一)宣传爱国精神
今年9月3日,张皓霆先生将受邀参加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我没有什么,就是个普通人,只不过是我爷爷,他给我留下巨大的精神财富,我要做的就是把爱国精神传承下去,让所有人,特别是少年儿童从中汲取营养,为民族复兴,强国建设奋斗。”张皓霆说。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 苏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