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9新版未来网 > 新书打榜  >  正文

把书读厚|《长袜子皮皮》文本赏析

2021-05-08 10:35:34 来源: 中少图书

  今天,我们一同赏析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林格伦的不朽经典《长袜子皮皮》。 

图片

   

  《长袜子皮皮》

  阿斯特丽德·林格伦 / 著

  英格丽德·万·尼曼 / 绘

  李之义 / 译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入选中国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三年级课程书目

  1

  那些有趣的画面

  1.封面

  《长袜子皮皮》这本童话书的封面色调明丽,以黄色、蓝色为主色调,皮皮的形象就出现在以黄色调为主的布景上,看着很跳脱。 

  皮皮抱着她喜爱的猴子尼尔松先生,她头发的颜色像胡萝卜一样,扎着两条小辫子。她的鼻子长得就像一个小土豆,上边布满了雀斑。牙齿整齐洁白。她的连衣裙相当怪,蓝布上缝着红布,她穿着一双长袜子,一只是棕色的,另一只是墨绿色的。她穿的鞋像船,鞋带都散了。

  这个小姑娘看着就有点特立独行,她身上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2.插图  

  书里插图简洁明了,采用了简笔画的形式,黑白对比,效果明显,灵活运用点、线、面等,变化丰富,在形象上进行夸张、取舍、变形,画面有趣。这些插图搭配文字,就会使阅读生动起来,理解也会顺畅。

图片

  2

  作品意义

  这部作品因爱而产生。 

  1941年,阿斯特丽德·林格伦七岁的女儿卡琳因肺炎住院,她每天晚上要给女儿讲故事。有一天,她实在不知道讲什么好了,就问女儿:“我讲什么呢?”女儿顺口回答:“讲长袜子皮皮。” 

  于是,按照这个奇怪的名字,她讲了一个奇怪的小姑娘的故事。最初是给自己的女儿讲,后来邻居的小孩也来听。1944年,卡琳十岁了,林格伦把这个故事写出来作为赠给女儿的生日礼物。之后,她把稿子寄给伯尼尔出版公司,但被退了回来,因为皮皮这个顽皮的形象违背了当时有关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 

  1945年,林格伦对故事做了一些修改,用它参加拉本和舍格伦出版公司举办的儿童书籍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当时,正处于二战末期,德国纳粹主义和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绝对权威和盲从教育还在束缚着教育的发展,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新的儿童教育信号的出现,于是,昔日的权威性教育与现代自由教育思想发生碰撞,关于瑞典儿童的教育问题辩论如火如荼开展。新思想的涌现要把儿童从严厉、无条件服从的教育中解放出来,《长袜子皮皮》顺应时代浪潮,应运而生。皮皮变成了自由人类的象征,所以说,世纪儿童皮皮产生了。 

  瑞典首相约兰·佩尔松评论这部作品的意义:“长袜子皮皮这个人物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把儿童和儿童文学从传统、迷信权威和道德主义中解放出来。”这是从时代背景上来说的。 

  从创作风格上来说,林格伦创造了两种风格,想象与通俗,《长袜子皮皮》展现的是想象的风格。她赋予了皮皮力大无穷的超能力,能够勇斗小偷和强盗,能够打败大力士,能够劝告鲨鱼,吓得鲨鱼打定主意尽快游到大西洋去,能够伸张正义等等;她赋予了皮皮财富,有很多的金子,这是她能够自由生活、不受束缚的前提。其内核就是林格伦深深地爱着每一个孩子,在她的眼中,孩子是自由的、快乐的、幸福的,希望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3

  人物形象

  1.皮皮

  皮皮的妈妈在很久以前就去世了,爸爸原来是船长,皮皮常常坐着爸爸的船和他一起在大海上航行。可是有一次,他们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暴,皮皮爸爸被卷进大海,失踪了。皮皮只好带着爸爸送给她的一只猴子和一个装满金币的大包来到了一个叫维拉的小镇上。 

  皮皮很乐观,她对水手说“不要为我担心,我会料理自己的!”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她一个人也生活得挺好的。 

  皮皮力气超人,她能举起她的马;皮皮维持正义,帮助了维勒,不允许本特那五个小混混欺负人;敢于和警察玩拍人的游戏;在马戏团打败了大力士阿道尔夫;她还接待小偷,让他们改邪归正;她从鲨鱼口中救了杜米,要鲨鱼保证不做坏事才放了它;她在霍屯督岛战胜了强盗,保护了孩子们玩抓石子游戏的珍珠......这就是童话的魅力,给予皮皮神奇的力量,让她在这片天地里除恶扬善,展现真善美。 

图片
图片
图片

  皮皮很能干,她会做很多小零食、会煮咖啡、会做蛋糕、会烙饼,她还会做卫生,多么难能可贵。作者在创作这个人物形象时,是不是也希望孩子们能够有生活的能力,让生活因自己的参与、劳作、创造而变得更加美好? 

  皮皮对朋友真诚,珍惜友谊,和杜米一起帮助阿妮卡克服内心的恐惧;在自己的生日宴会上,皮皮做美食招待朋友们;给孩子们买糖果和陶瓷口笛;当朋友不舍她的离开,她又留下了;杜米掉到水里大鲨鱼想吃他,皮皮挺身而出。皮皮的身上,有一种侠义风骨。 

  皮皮善于寻找生活的乐趣,奇思妙想层出不穷,生活因为有她而精彩,表演马戏,是不是有雷动的掌声?在树上探险、组织野游、和公牛玩打斗等等,都让孩子们非常的向往,跟着她的脚步,我们好像也畅游了一番。 

  就算是一个成人也有不足,更何况一个孩子,不可能总是那么完美。皮皮身上也有缺点,她满口瞎话,不上学,把药混在一起乱吃、乱扔东西,这样的她很真实,不仅没有影响她的形象,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这里重点说一下皮皮上学,从她回答卢森布鲁姆小姐问题的细节中可以看出,她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思路来回答,而不是通俗意义上的什么标准答案。她认为不重要的不学习,她敢于向代表教育权威力量的卢森布鲁姆小姐质疑。她不缺乏学习的能力,她跳逍蒂絮舞,不把这个舞彻底学会是不会去睡觉的,她认为“蛇”字很重要就学会了,她的学习是自学,她认为自己不上学也会有足够的学问,用今天的话来说,她就是一个顽童,皮皮身上展现出的是对教育制度大反叛。

  2.杜米和阿妮卡

  杜米和阿妮卡,是乖孩子,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他们真诚、善良、有礼貌、珍惜友谊,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好孩子。起初,他们不敢尝试新事物,缺乏想象力,但是在皮皮的带动下有了很大的改变,儿童的天性,逐渐在他们身上展现。

  4

  观念的冲突

  1.家庭教育观念的冲突

  这是一篇童话,有趣儿,好玩,从始至终没有看到什么大的矛盾与冲突,但是,观念上的冲突是内隐的,在不经意中流露,通过皮皮天真无邪的语言表现出来。 

  这篇童话主要讲皮皮的故事,皮皮一出现在我们面前,就是这么一个形象,她是一下子就长成这么大的?显然不是,她虽然没有妈妈,但爸爸给了她成长的呵护,爸爸保护了皮皮的天性,没有强迫她一定要成为怎样的人,而是做她自己,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皮皮妈妈的去世,使爸爸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在孩子的教育上顺乎本心,他真的是这样做的。 

  皮皮爸爸出现的次数不多。皮皮她搂着爸爸,跟他掰手劲,要爸爸穿国王服等等以及与爸爸的对话,让人感受到的就是一种平等。爸爸想带她去霍屯督岛,因为对朋友不舍,皮皮没有去,爸爸也尊重了她的决定,后来,皮皮到了霍屯督岛,还把爸爸举起来了...... 

图片

  从这些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爸爸教养皮皮,就是给她自由,让她成为自己,这与一般家庭教育中大人都是对的、孩子要听话、不能这样不能那样的观念,形成对立与冲突。 

  2.与学校教育观念的冲突 

  皮皮去上学了,这里写了两个老师,两个老师的共同点是一见面就要考核。第一个女教师考核皮皮,皮皮的回答让所有孩子都吃惊地看着她,那些内心恐怕在说:你怎么能这么回答?我们都是按照要求回答的。潜台词是——你怎么能挑战传统、挑战约定俗成、挑战老师的权威?不得不说皮皮的情商还是很高,她把自己的家庭情况告诉了老师,老师理解她,以后,她还可以来学校上学,请注意是现在不能。 

  另一个卢森布鲁姆小姐,不是老师更胜老师,既然是老小姐,她更传统、更守旧,发礼物给听话和用功的孩子要考问,皮皮挑战了她的底线,没有一个答案是她要的标准答案,这又是与学校教育观念的冲突。皮皮把站在反省队伍里难过的孩子们组织起来开展一场问答比赛,给孩子们钱和糖果,这算不算是一种宣战?

  3.与社会教育观念的冲突

  维拉小镇上的阿姨们代表的就是社会教育观念。为什么皮皮要被送到“儿童之家”,因为她们觉得皮皮没有上学,一个人住在一个房子里,有违常规,在这种社会力量的干预和推波助澜下,她们决定了皮皮的未来——要被送去“儿童之家”,可是,这里出现了大反转,阿姨们、警察与皮皮的较量,也就是传统与自由的较量与冲突,最后自由获胜。 

  当杜米和阿妮卡将和皮皮到霍屯督岛去,几乎所有的小镇阿姨都对他们的妈妈说——

  “你大概不想让你的孩子同长袜子皮皮一起去,把他们送到遥远的南海去?你可能是说着玩的吧?” 

  “为什么我不能这样做?大夫说,孩子有了病,需要换换空气。据我对皮皮的了解,她从没做过对不起杜米和阿妮卡的事。没有人像她那样体贴他们。” 

  “不过长袜子皮皮总有点那个!” 

  “长袜子皮皮表现得可能不总是那么好,但是她有一副好心肠。”

  塞德尔格伦夫人(杜米和阿妮卡的妈妈)观念的改变,就是社会观念的分化,会有更多的人站到现代自由教育的观念上来。塞德尔格伦夫人认为“身体比功课更重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暂时不需要念书,就让他们去霍屯督岛,后来,他们个个身体健壮,验证了妈妈决定的英明。这个观念在今天也有其现实意义。 

  教育不是盲从,更不是禁锢,而应该尊重儿童天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健全他们的人格,做好这些很不容易。不论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都需要始终摸索和前行。 

  文章转载自:点灯人教育 

作者: 刘莉、刘进 编辑: 瞿凯侠

新书打榜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QQ截图2021050810345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