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点燃青少年科技报国梦,“钱学森精神”传扬在上海金山中学

未来网北京9月16日电 (记者 谢青)“这些都是我与父亲相处时的珍贵影像。”当钱永刚教授在上海市金山中学的报告厅里,讲述父亲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动人故事时,台下的学生们屏息凝神,深受触动。

今年是科学家钱学森归国70周年,近日,“青春华章 我们爱科学”钱学森精神进校园科普活动在上海市金山中学隆重举行。活动特邀钱学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为现场7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钱学森科技报国的圆梦历程》的精彩讲座。

图为活动现场。

深耕科学教育:金山中学的特色探索之路

走进上海金山中学,十大创新实验室宛如一个个科学探索的“秘境”。分子生物实验室内,学生们专注地进行着相关实验操作;未来工程师工作室里,3D打印机正在将创意变为实体模型……

“学校一直高度重视科学教育,已形成了崇文通理引领下的科学高中办学特色。”上海市金山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胡建明对记者介绍,学校已与上海交大、复旦等高校共建创新人才共育基地,将高校的前沿科研理念和师资力量引入校园。在这样的培养体系下,学生们的科创潜力被不断激发。

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引导学生自觉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增强科技自信自立、厚植家国情怀,努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引导孩子们编织当科学家的梦想。

在落实教育部“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要求的道路上,上海市金山中学早已迈出了坚实且富有特色的步伐。

近年来,金山中学学子完成8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获得专利60余项,在市级以上科技竞赛中获奖超140人次。更有学生作为市科技明日之星代表,受邀参加2025外滩大会、走秀上海科技节红毯,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图为活动现场。

相较于以往的科学教育活动,此次“钱学森精神进校园”活动有着独特的设计与更高的期待。学校特别邀请钱永刚教授亲临,通过讲述钱学森的“五次人生选择”,将科普讲座与思政教育、精神洗礼深度融合。

“以往的科普活动更多聚焦知识传递,而这次我们希望通过亲身叙事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钱学森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使命担当,这是一种情感与精神层面的深度触动。”胡建明表示。

嘉宾分享引共鸣:师生共话精神内核

“钱学森在人生关键节点,始终将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这正是科学家精神的核心——爱国、创新、求实、奉献。”胡建明告诉记者,在活动筹备阶段,学校就明确了希望学生从嘉宾分享中收获的核心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钱学森精神,学校提前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预热活动。例如,各班级组织“钱学森事迹”主题班会,通过观看纪录片,让学生们直观了解钱学森的人生历程;学生们主动查阅钱学森生平资料,结合自身思考撰写学习心得;学校还组织“科学家故事”专题推送,让钱学森的故事随时随地可学,在校园内营造出浓厚的科学文化氛围。

讲座中,钱永刚教授以珍贵的历史影像、生动的亲身经历和深情的叙述,娓娓道出钱学森先生求学海外、心系祖国、冲破阻碍、毅然归国,并最终为新中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感人历程。

钱永刚教授重点阐述了钱学森先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崇高品格,以及其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探索精神,深刻诠释了“钱学森精神”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

图为活动现场。

讲座现场,学生们专注的神情、阵阵的掌声以及积极的互动提问,都彰显出他们对钱学森精神的高度接受度。而在师生眼中,学生们感兴趣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却都与日常教学需求高度契合。

思政教师朱老师观察到,学生们最受触动的是钱学森深沉的家国情怀。“现在的学生不缺知识,但有时会迷茫于学习的终极意义。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故事,给了他们一个具体且有感染力的答案——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报效祖国。这种精神共鸣,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朱老师认为,这与思政课上“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的教学主题完美契合。

物理教师何老师则从理科教学角度发现,学生们对钱学森“基于国家需要,不断跨界突破”的创新历程充满好奇。“钱学森从铁道机械到航空工程,再到航天和系统科学,每一次转型都是巨大挑战。这正好回应了我们提倡的‘跨学科学习’和‘解决真实问题’的教学理念。”何老师对记者表示,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做物理题很拿手,但往往觉得知识是割裂的,不知道如何应用。而钱学森的案例生动地告诉学生,真正的创新往往发生在学科交叉地带,强大的基础学科能力是应对未来挑战的“万能钥匙”,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基础学科的内在动力。

学生们的讨论更是迸发出思想的火花。高一(3)班石同学和同伴们聊得最多的是钱学森“五次选择”的勇气。“有同学说,钱学森像一个‘战略科学家’,总能选择国家最需要、最前沿的方向。这让我明白,真正的科学家不仅是专家,更是战略家,要有预见未来和引领时代的能力。”

高二(12)班苏同学则分享了宿舍讨论的趣事:“有同学问,钱学森那么聪明,如果留在美国可能会获得更多个人荣誉和财富,回国是不是‘吃亏’?另一个同学马上反驳,‘他被全中国人民铭记,这种价值是多少诺贝尔奖都换不来的’。这场讨论让我对‘得’与‘失’有了新的衡量标准。”

高三致远班鲁同学则关注到钱学森的“系统思维”,“他不仅是火箭专家,晚年还思考沙产业、草产业等宏观问题。这让我意识到,科学家精神不只是钻得深,还要想得广,要融会贯通知识解决复杂社会问题。”

图为活动现场。

从活动到常态:让钱学森精神扎根校园

“这不仅仅是一场科普讲座,更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和理想信念课。”胡建明告诉记者,这场讲座让同学们能够近距离地感受科学巨匠的人格魅力,深刻地理解“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丰富内涵。

一场讲座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但上海市金山中学有着更长远的规划。胡建明提到,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推进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营造崇尚科学、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校园文化,引导青年一代继承先辈遗志,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学习和未来的事业中。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市金山中学计划持续推进“钱学森班”建设,努力构建“三级贯通”培养体系,为对科学有浓厚兴趣和潜力的学生提供更系统、更专业的培养。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将开发“大成智慧”课程模块,把钱学森故事融入大思政、自然科学等课程,让科学家精神渗透到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

此外,系列科技实践活动也在筹备之中。“钱学森科创周”“航天主题研学”等活动将进一步丰富校园科技节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发明创造和课题研究。“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不仅了解钱学森精神,更能在实践中践行这种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胡建明如此说道。

教师们也纷纷表示将把钱学森精神融入日常教学,朱老师计划在思政课上,以钱学森的“五次选择”为经典案例,设计“如果你是他,当时会如何选择”等情景模拟题,让学生“沉浸式”体会科学家的抉择心境,将“爱国、奉献”内化为情感认同和人生取向。

何老师告诉记者,打算在讲“力学”“火箭原理”等内容时,引入钱学森的科研故事,“比如讲‘卡门-钱公式’时,讲述他从论文疑点出发推导新公式的过程,让知识‘活’起来。同时,以‘钱学森之问’为引子,鼓励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大胆提问、挑战权威。”

图为活动现场。

这场讲座也激励着青少年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勇毅前行,高一(1)班的杨同学现在想参加学校的机器人社团,“从编程和控制小机器人开始,体验‘系统工程’的感觉”。

高一(4)班的张同学对科学的认知发生了转变:“以前觉得科学就是考试科目,现在明白它更是一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我现在更愿意在学习生活中多问‘为什么’,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现象。”

“钱教授说他父亲也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却从不气馁。”高二(9)班的吴同学说,“我和同学打算去‘未来工程师’实验室,尝试做‘校园节能灯智能控制系统’,就算不成功也要勇敢尝试。”

编辑:侯智

马上订阅